花艺农业网 —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

养鲍鱼赔精光 靠创新养殖重拥千万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9-16 20:21:22标签: 鲍鱼 当前位置:花艺农业网 > 养殖技术 > 手机阅读

  一个来自鞍山的小伙,爱上了广袤富有的大海。从此,他就扎根在大连,搞起了鲍鱼养殖。他怀着壮志豪情踏上创业路,资产一度超过千万;他也曾因为一场意外而血本无归――“7・16”事故中,珍贵的鲍鱼苗全部死亡;他没有哀怨什么,而是擦干眼泪继续打拼,创新了鲍鱼“大连度夏、福建越冬”的养殖模式。在坚韧的性格支撑下,“成功”这两个字跟他再续前缘。现在,他已经年入千万。他就是35岁的刘岩松,被称为大连版的“史玉柱”。

  血本无归后再战江湖

  刘岩松是鞍山人,于2002年毕业于大连水产学院,专业学的就是水产养殖。毕业后,刘岩松先是在大连市内一家海洋生物企业从事鲍鱼育苗和销售行业。2005年,已经具备一定市场运作能力的刘岩松凭借着自己领先于业界的育苗专业技术,单挑独斗自己干起了鲍鱼养殖,他先是尝试在营口投资鲍鱼养殖,经过市场调查,他认为辽南的海域广阔、水质优良,更适宜鲍鱼的生长。

  2007年,他移师旅顺这座交通方便、水质良好的海滨小城,经过两年的发展,他的鲍鱼养殖产业迅速做大。到2009年,他已经在旅顺、金州、金石滩等地经营了3个育苗场,资产已经达到了1500多万。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0年,“7・16”事故使刘岩松的鲍鱼育苗业遭到了灭顶之灾,当时海上全是油污,十几天抽不上去清洁海水,导致价值超过一千万元的鲍鱼苗全部死亡,血本无归。金石滩的鲍鱼育苗养殖产业归零以后,刘岩松仅拿到了80万元赔偿款。到哪里发展才安全,到哪里创业才更保险,刘岩松选择了黄海深处的长海县。2011年年底,刘岩松来到大长山岛镇所属的塞里岛,在这里,他又干起了自己的老本行,与别人合资经营鲍鱼养殖。

  创新“网箱养鲍”年入千万

  一直以来,刘岩松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福建和山东的鲍鱼养殖业占据着全国鲍鱼市场的半壁江山。长海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具有水质好、海洋资源丰富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非常适宜鲍鱼生长,只要自己坚持下去,一定可以养出口感更好的鲍鱼来。刘岩松告诉记者,稚鲍的生长与水温关系密切,其生长直接受温度的制约,在5~10℃的条件下,几乎不生长,幼鲍与成鲍的生长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速,目前长海的水温在20~22℃,非常适宜鲍鱼的生长。

  从2010年开始,刘岩松尝试采用网箱养殖鲍鱼,与鲍鱼底播养殖相比,网箱养殖生长周期短,更易于操作,方便采捕。网箱养鲍进一步拓宽了长海县的鲍鱼养殖渠道,成功采用了鲍鱼在北方度夏、在南方越冬的“南北调养”这一科学养殖模式,利用福建和大连两地温度及地域的互补性,使大连和福建两地成为鲍鱼这一优质高效养殖品种安适的栖居场所。目前,刘岩松“网箱养鲍”的年产值已经超过1000万元。

  刘岩松善于取长补短,开始创业时,他就尝试与朋友结成合作伙伴,自己出技术,参与管理,海域和资金由朋友协调参与。初战告捷,刘岩松进一步扩大了再生产,尝试从事鲍鱼育苗、半成品和成品养殖整个产业链的市场运作,这一做法与当地政府的调整养殖结构的想法不谋而合。为了进一步加快鲍鱼养殖基地建设,2012年,大长山岛镇政府出台“以奖代补”政策,鼓励企业和养殖业户的鲍鱼养殖积极性,出资79万元支持首批19家业户发展鲍鱼养殖业,同时,还组织多家企业、业户赴福建考察,谋求项目合作,推动了长海鲍鱼养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大长山岛镇塞里村党总支书记秦晓敏告诉记者,去年,村里的8户养殖户和公司达成了合作协议,他们养殖的鲍鱼苗从1.5厘米养殖到3厘米卖给公司,中间养殖6个月,镇里给每户补助一万元,虽然养殖规模并不大,但养殖户从中得到了收益,尝到了养殖优质高效品种的甜头。

  他的承诺

  想把成功经验分享给别人

  作为一名从事鲍鱼育苗和养成的专家,35岁的刘岩松浑身散发着年轻人特有的朝气,他满怀信心地对记者说,尽管受到海珍品价格下滑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但鲍鱼已经成为常规消费品种,通过差异化的市场运作,从5月下旬开始,鲍鱼就进入了销售期,目前,市场前景良好。从事鲍鱼养殖多年,刘岩松认为,坚韧的性格以及科学的养殖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刘岩松经常看到一些用浮筏养殖虾夷扇贝的业户,忙碌一年,收获仅够维持生活,银行贷款也还不上,他觉得长海的养鲍业前景非常广阔,只要按照科学的养殖方法做好做大鲍鱼养殖产业,让养殖户尽快脱贫致富不是梦想。 杨淑革半岛晨报、海力网首席记者满文飞

上一篇大塘养青鱼连续四年亩纯利五千元

下一篇养殖新技术陆地上养鲍鱼

养殖技术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