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艺农业网 —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

牛养殖的市场前景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9-08 08:44:42标签: 养牛 养牛业 我国 牛肉 肉牛 当前位置:花艺农业网 > 农业行情 > 手机阅读

牛肉的价格一年四季很少有下浮的机会,所以,养牛目前还是一个盈利的行业。我们都知道今年生猪市场和家禽市场都不景气,行情变化很大,盈利情况不容乐观。目前国内已经有1/3的小、散户退出,随着市场的继续萎靡,退出的养猪户只会越来越多,所以,有人认为此次生猪价格的下调,其实是生猪业的洗牌和整合的过程。最后能在这次危机中存留下来的,必将是撑起中国未来猪肉市场的中坚力量。那这些退出的养殖户都去干什么了呢?据齐贝网在百度相关媒体上的调查显示,养殖大户比较看好国内未来的牛羊养殖业,尤其是养牛业,原因如下:

牛价肉牛价格近10年来一路走高

养牛业不菲的收入根据市场调研,2008年12月~2009年1月,市场肉牛价为每千克15.5元~16元,生牛肉市场价为每千克32元~36元,比10年前的1998年分别增长了3倍和3.5倍。除去饲料上涨等成本增加因素外,农民养殖一头300千克~350千克的肉牛出售,所获纯利润从1998年的1000元左右增加至2008年的2500元左右,由此可见养牛业的收入相当不菲。

存出栏比例失控,牛肉产量越来越供不应求据业内资料显示,1997年全国牛肉产量为538.8万吨,10年后的2007年牛肉产量为835.35万吨,全国人均年占有牛肉量由4.14千克增至10年后的6.19千克,人均年占有量的增速为49.5%。与此同时,全国牛(黄牛加水牛)饲养量从1997年的17152.07万头增加到2007年的17686.79万头,10年下来年饲养量仅增加500多万头,年均递增率仅为0.3%。而且各地牧业统计的饲养量是带有很大水分的,真实数字很可能为负增长。牛的存栏量由1997年的13157.67万头减少到2007年的11545.9万头,减少了12.25%。

另据业内资料显示,江苏省的牛肉产量1997年为7.51万吨,2007年为8.53万吨,人均年占有牛肉量由1997年的1.03千克增至10年后的1.16千克,牛(黄牛加水牛)饲养量从1997年的159.93万头减少到2007年的115.94万头,减少了27.5%;牛的存栏量由1997年的103.24万头减少到2007年的68.34万头,减少了33.8%。全省的牛饲养量和肉的人均年占有量从10年前的排名第22位下降为第26位。

养牛业发展缓慢,江苏省养牛业已亮红灯从上面的调研数据可清楚地看出,全国的养牛业10年来几乎没有发展。江苏省的养牛业10年来减少了1/4还多,牛的存栏量10年来减少了33.8%,显然已亮红灯,长此发展下去我们将吃不上牛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社会对牛肉及其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10年来牛肉的人均年占有量的增速达49.5%。调研中发现,原先农民大多吃不起牛肉,而现在农村中的牛肉销售量也在大幅度增加。从上面的调研数据可清楚地看出,所谓牛肉年产量的增加是靠增加出栏减少存栏实现的。长此发展下去,全社会牛肉将越来越紧张。

养牛业发展缓慢,市场空间大

养牛业发展缓慢的原因有:

1、养殖周期长。牛的生长发育有其自身特点,早期生长缓慢,一般地方品种或用地方品种母牛与外来品种公牛所产杂交牛,其犊牛期长达6个月~8个月,其间体重仅达100千克左右。大多须饲养到1岁半~2岁时,长到350千克~400千克方可出售宰杀,其养殖周期远比猪羊长得多。

2、养殖成本高。近年来,随着牛肉价格飞涨,犊牛价格也一路攀升,往往要花近2000元才能买一头100千克左右的犊牛。对于一般的散养农户来说,犊牛的成本支出相当于一头肉牛价值的一半,如想批量养殖,早期的成本支出不能不令众多农户望而生畏。

3、种植、养殖比例。不协调众所周知,在农作物秸秆中,玉米及豆科作物秸秆适合养鸡、牛,而小麦、水稻秸秆营养成分差,不适宜用作肉牛的育肥。而目前在广大平原地区,稻麦两茬的耕作面积越来越大,玉米种殖面积越来越少。尤其是苏北地区,土地面积逐年减少;除少量岭地外,农民已很少种殖玉米。在人均1亩地左右的地区,农民更不可能将耕地拿来种牧草。于是,在草资源、玉米秸秆等资源匮乏地区想大规模发展养牛业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些原因制约了养牛业的发展,使得牛肉、牛皮等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呈现欠饱和状态。随着国家对牧草种植业的重视,养牛业发展在政策支持方面具有很多好处。所以,养牛业的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养牛业还有发展空间吗

我国现有牛存栏头数1.38亿头,牛肉产量达到675.9万吨,是世界第四大牛肉生产国。但牛肉人均产量只有4.3千克,低于世界平均9.8千克的水平,更低于一些牛肉主产国家的人均产量水平。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肉牛业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从长远看,我国肉牛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与严峻的挑战。但机遇是潜在的,而挑战却是现实的。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关键在于依靠肉牛业科技进步,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肉牛业,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益,推动肉牛产业化的发展,全面提升肉牛业的国际竞争力。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肉牛业实际上还处在初级阶段水平,发展的空间还很大。在不远的将来,肉牛业一定会像现在的奶牛 业一样,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国际贸易中,牛肉的出口被发达国家所垄断,我国在出口方面一直处于弱势,但同时我国牛肉出口也存在价格等方面的优势。牛肉是投资、产值都很大的产业。我国每年都要花费大量外汇在外采购。我们应生产高质量牛肉,以替代进口。我国与世界交往越来越多,来华旅游者数量很大,国内对高档牛肉的需求增加。所以必须加速生产,在质量上、供应上保障国内需求。另外,我国牛肉出口也有一定优势。第一是价廉。第二是牛肉产品部位质量适应很广。我们的牛肉产量大,品种多,出口产品可以任意挑选。

近年来,国家对畜牧业给以重点政策倾斜,结构调整战略业已取得明显成效,特别是肉牛带区域规划和冻精政策性补贴等必将推动繁育体系建设和肉牛业的快速发展。随着我国家畜饲养向节粮型品种调整以及膳食结构改变的需要,肉牛 业将成为一个大产业。

制约养牛业发展的问题是什么

我国养牛生产水平不高,优质肉牛比重少,牛肉档次低仍然是制约肉牛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从世界肉类生产结构来看,牛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长期保持在30%左右,而我国2004年仅占9.3%。我国牛的生产水平低突出表现在牛的生长周期长、出栏率低,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肉牛 的良种化程度低,饲养管理特别是营养水平低下。

出口牛肉在国际进出口贸易比重小,档次低。目前我国鲜冻牛肉出口比重还很小,仅占世界贸易量的1%左右,同时由于出口牛肉的档次低,出口的牛肉价格不足世界平均价的80%。近3年我国每年需从国外进口高档牛肉2000~3000吨。

我国肉牛 生产的现状是:

社会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仍很薄弱,特别是服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中、小加工企业设备简陋,工艺落后,特别是综合加工能力差。有些肉牛 主产区由于缺乏机械加工和冷贮设备,屠宰仍然依靠分散个体屠宰户手工操作,一些可开发利用的副产品被抛弃,影响着本地区养牛经济效益的提高。

全国范围内的肉牛市场网络尚未形成,市场功能发育还不完善,贮运手段落后、信息反馈迟缓,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肉牛 业经济的发展。

千家万户繁育母牛和饲养架子牛仍是肉牛生产的基础。初步估算,农户出栏的肉牛占到全国肉牛出栏量的80%以上。

上一篇养鹧鸪的利润

下一篇养甲鱼的利润

相关文章:

农业行情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