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艺农业网 —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

河蟹养殖常见技术问题问答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9-15 23:37:22标签: 当前位置:花艺农业网 > 养殖技术 > 手机阅读

  1.水环境应达到哪些标准?

  河蟹养殖要求水质“肥、活、嫩、爽”。肥度适中,透明度30~40厘米,无油膜、无腥臭,有适量的有益藻。池中水草丰富,螺、蚌等底栖生物具有一定规模。水质指标中,溶解氧应大于5毫克/升,氨氮小于0.4毫克/升,硫化氢小于0.2毫克/升。水的深度符合河蟹的生长要求,春、夏、秋应保持不同的水位高度。水体含丰富的矿物营养盐,酸碱度7.2~8.6。池底淤泥厚度小于20厘米,且淤泥的氧化性高,矿化度高。池塘周围开阔,阳光充足,水中藻、草、螺、蚌等生物富集。

  2.蟹池水深多少合适?

  3月份,浅水区0.3~0.5米,深水区0.7~1.0米;4~6月份,浅水区0.4~0.6米,深水区1~1.2米;7~9月份,浅水区0.7~1.0米,深水区1.5米,水温高时可适当加深水位;10月份,浅水区0.5~0.7米,深水区1.0米。

  3,如何调控蟹池水质?

  水质调控的基本原则是充分保证养殖水体的溶解氧,消除水体中有害物质。在池塘水质恶化时,如果进排水方便,可选择换水。但要保证水源水质良好,换水量适当,每次10%~20%为好,切忌河蟹生病时大量换水。用水质改良剂调节。分物理性和化学性两种,物理性改良剂主要靠吸附作用,如活性碳、沸石粉等;化学性改良剂有各种氧化剂、离子交换剂、络合剂等。通过有益微生物调控水质。目前公认的有益菌株有光合细菌、芽胞杆菌、EM菌(有益微生物菌群)等,这些微生物不仅能分解水体中的残饵、粪便等,还能有效祛除水体中的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

  4.如何改造老化池塘?

  老化池塘的特征是养殖多年,池底淤泥较多,池塘没有经过清整,池塘水草少。在后期养殖中,水质较肥,水中有机质较多,透明度较差,水草生长困难,水不清,呈现“死水”的特征。

  在每年开始养河蟹之前,对池塘暴晒,将池水排干,在太阳下晒10天左右,待表层淤泥全部由黑色氧化成黄色后,再翻耕一下,使未氧化层翻到表层继续氧化,池塘晒得越千越好。同时在池塘中泼洒生石灰,每亩用150~175公斤,可带少量水。清除淤泥,把池塘中的多余淤泥移出,采用人工法或用泥浆泵。如果池塘改造不彻底,在养殖过程中应加强底质改良,选择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的改良剂。

  5.河蟹为什么会“自切”?

  河蟹掉落肢爪的现象称为“自切”,通常是自然生理现象。但当水环境受到污染时,或河蟹突然受到强烈刺激时,“自切”现象会很严重,影响河蟹生长。

  6.河蟹频频上岸,有时口吐白沫为什么?

  河蟹生活在池塘的底层,底层的环境对河蟹影响很大,夏季高温季节池塘底部恶化,氨氮、硫化氢较高,溶解氧易缺乏。河蟹为“回避”恶劣的生活条件,从水底爬到岸上,并伴有口吐白沫现象,严重时会使河蟹生病,需尽快改良水质和底质。

  7.河蟹蜕壳期间为什么会大量死亡?

  河蟹有的在蜕壳前大量死亡,也有很多在蜕壳后死亡。河蟹蜕壳死亡的原因包括:水体受到污染,影响蜕壳,导致死亡;水草少,无附着物,不能顺利蜕壳;水位高,在1.5米以上,无浅水区;河蟹营养不均衡,缺钙、磷、镁、铁、维生素等,体质弱;水质偏酸,pH低于6.5;河蟹体内激素达不到正常蜕壳时的要求;河蟹生病时,蜕壳活动受到阻碍;寄生了较多的纤毛虫;蜕壳期间,池塘水温或水位变化太大。

  可做如下处理:

  ①蜕壳高峰前3~ 5天换入新鲜水,并适当降低水位,在1.2米以下。

  ②池塘的斜坡不要太陡,岸边有浅水区,利于蜕壳。

  ③蜕壳高峰期间,避免使用刺激性的,如生石灰、卤素类制剂、除藻剂、硫酸铜等,减少池塘中的作业活动。

  ④死亡发生时,向池塘补充多种矿物质。

  ⑤选择优质饲料,保证营养均衡全面。

  ⑥治疗纤毛虫病时,也要避开蜕壳高峰。

  ⑦水质偏酸时,应泼洒生石灰,每亩5~7.5公斤,每4~5天1次,严禁大量蜕壳期间使用。

  ⑧蜕壳期间保持水位和水温的相对稳定,确保池塘有一定量的水草。

  

上一篇绿壳蛋乌骨鸡养殖场建设与投资效益分析

下一篇黑凤鸡养殖技术

养殖技术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