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艺农业网 —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

牛蛙养殖需要掌握什么技术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9-15 21:44:51标签: 牛蛙 当前位置:花艺农业网 > 养殖技术 > 手机阅读

牛蛙是原产于北美洲的,它也是可食用蛙当中体型最大的一个种类。牛蛙在生长方面比较快,肉味鲜美、营养比较丰富、蛋白质含量又比较高。而国外养殖用的牛蛙分别是由美国牛蛙、沼泽绿牛蛙、春蛙、非洲牛蛙、非洲大牛蛙等等。而牛蛙的个体重有时是可以达到一公斤以上,比较喜爱高温荫湿,它们也会多栖息在池塘边沿而近水处的一些草丛当中,特别喜欢栖息在那些池塘坑边,然后被波浪击拍而成的半干半湿的土穴当中,往往它们的下半身是会浸到水中,头部则是会露出水面,头向外。而牛蛙的鸣叫声则是酷似黄牛,一旦听到牛蛙的叫声,就可以预知到产卵期即将来临,产卵期过后牛蛙就会停止鸣叫。

牛蛙养殖需要掌握什么技术

一,牛蛙养殖需要掌握的技术

1,野外进行粗养:是可以分为全天然放养和半粗放饲养两种类型的,常见的养殖方式则是有水库养殖,沼泽养殖,湖泊养殖,河道养殖,稻田养殖。这是可以比较充分利用到天然饵料以及其他的一些自然条件,从而去圈定一定的养殖范围,投放牛蛙的种苗,适当的来增喂一些饵料,定期的进行采收和捕捉。

2,集约进行精养:我们也可以利用人工饵料和非农耕地,去采取人工方法来进行建造池塘,进行集约化精细管理的一个养殖方式。再根据饲养场地的差别,我们也可以分为池塘养殖,场区养殖,庭院养殖,室内养殖,恒温养殖等等的几种方式。

3,建造蛙池:养殖场我们是应该要在冬暖夏凉,远离嘈杂,交通便利,供电充足,这样是以方便进行养殖生产。其中,水源条件的好坏可以说是养蛙成败的关键问题,一般情况下,一定要水源充足,排灌比较方便,水质的要求则是需要没有污染,从而会达到渔业的水质标准。

4,巡池查看:每天早、中、晚都是需要进行巡池一次,检查筛绢网是否会出现一些破洞,如果有破损的话,一定要马上进行修复才可以,因为这样是可以防止牛蛙的外逃,从而可以保证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流水,每天至少要达到百分之三百的换水率才可以。

5,饲料的投喂:其实饲料主要还是以浮水性配合饲料为主的,饵料的投喂也应该要做到“四定”,那就是定点、定时、定量、定质。投喂之前的半个小时是需要先将配合饲料用清洁的水进行泡湿,这样是可以使饲料稍微的进行软化膨胀,也可以预防饵料吸收池中的一些污水,避免牛蛙在进食以后,它们的肠胃会发生一些疾病,也可以促进牛蛙对于营养方面的吸收。

6,分级来进行饲养:大家在牛蛙的饲养当中,为了防止牛蛙会出现互相残食的一些现象,我们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及时的去将规格相差比较大的一些个体来进行筛选的分级哦,然后再规格一样的牛蛙进行同一口池来进行饲养,这样完全可以防止出现大蛙吃小蛙,也可以注意控制一些养殖密度的哦。

二,牛蛙养殖池建造

养殖池是牛蛙进行养殖的最基本设备。进行集约精养牛蛙需要建造各种养殖池,野外放养也必须建有种苗池,通常要考虑到牛蛙的繁殖特点、变态过程、自相残杀习性(大蛙吃小蛙,小蛙吃蝌蚪)和冬眠习性的需要。牛蛙各不同发育阶段应进行分池饲养。一般建造一个规范化的养蛙场应包括蛙的产卵池、孵化池、蝌蚪池、幼蛙池、商品蛙池和种蛙池6类养殖池,各类池建造数量、大小以及建造与否,主要依据养殖对象、养殖方法、养殖规模和场地大小而定,其各类池的建造要求如下:

(1)产卵池又叫亲蛙池,池水要求20-30厘米深为宜,陆地约占全池面积的1/3,陆地靠水处应筑成斜坡,以便于亲蛙登陆栖息。产卵池的面积要大,为便于观察亲蛙产卵情况和采卵,其面积一般为15-30平方米为宜,要建成长方形。或利用原有的成蛙池作产卵池,不再专门建产卵池。池水较深时,应有1/3的地方水深在15-20厘米。产卵池要求安静荫凉,夏季应注意遮荫,水中有水草,以利繁殖。产卵池最好建2-3个,以供不同产卵期的亲蛙抱对、产卵使用。

(2)孵化池孵化池不必太大,2-3平方米即可,水深要求20-40厘米。孵化池要用砖石水泥砌成,不宜建泥土池,池底最好铺上6厘米厚的沙子。规模小的养蛙场也可以不建孵化池,而用蝌蚪池代替或在产卵池中放置网箱进行原地孵化,或挖土坑铺料薄膜建造临时性孵化池。

(3)蝌蚪池小蝌蚪池最好建水泥池,也可建土池,蝌蚪在孵化池中稍养大后移入蝌蚪池。蝌蚪池的面积宜稍大,一般通常为20-30平方米,水深30-80厘米,此规格易控制水质和便于管理,池过小水质易变坏,过大管理不方便。蝌蚪池的池壁坡度宜小些,约3:10(斜坡起止点间的高度差与水平距离的比值)。池中可种一些漂浮性水生植物,水面下10厘米处设置饵料台。

(4)幼蛙池可专门用来饲养变态后2个月内的幼蛙,因此时幼蛙的捕食能力较差,此期需要加强护理,是人工驯食死饵的好时机。幼蛙池建造面积不宜过大,要按养蛙的规模数量、管理水平的高低来灵活决定,陆地占1/4,池水深15-40厘米,池壁堤坡为3:10。池的四周要植树绿化,为蛙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5)商品蛙池商品蛙池主要用于进行大规模牛蛙生产,用来饲养2个月以上的幼蛙和成蛙。蛙池规格大小因养殖数量和养殖方式而异,若进行野外散养方式,则不需要专门建设商品蛙池,只要将水库、沼泽、江河、稻田、藕田等稍加改建,即可作为商品蛙生产基地。若发展集约化精养牛蛙,就需要建造商品蛙池,且数量要多,以便于大小分养。池的大小可灵活确定,只要水深能保持在20-40厘米,冬季能达80-100厘米水深,进出水方便,能够防逃即可。一股水陆面积为3:2为宜,若为流水,陆地面积可适当增加,以提高养殖密度。池壁应具有一定的坡度,池四周或中间应有洞穴,以便于牛蛙登陆和栖息。若在室外,养殖池还应进行陆地的绿化或夏季搭遮荫棚。池的形状,各地多为长方形。

(6)种蛙池该池多用于种蛙苗繁殖场,高密度饲养生活力强、产卵量高的青壮年蛙,以减少产卵池的建造数量,待发情期再移入产卵池。种蛙池的建造规格可与商品蛙池一样,其蛙池大小可根据种蛙多少而定。一般不宜太大,以便于投食和观察发情等日常工作。

三,养殖好牛蛙,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定期巡池、及时记录

每天早晨与傍晚必须巡视养殖池,及时记录气温、水温、水质、蝌蚪生活状况(如有无浮头现象,上次饵料吃剩情况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于刚孵出的蝌蚪以及变态高峰期的蝌蚪,尤要注意观察及管理。

2.控制水温与水位

最适宜的水温为23~30℃,若水温高于35℃,则要及时换水。将原池水排出1/4~1/2,引进水温较低的清洁水。如水质污染,也需采取类似的换水措施。

水位一般宜保持水深40~60厘米左右。养小蝌蚪或水温较低时,水位宜低些,相反则应高些。

3.控制水质

蝌蚪池的水质应清洁,水中溶氧量应大于3毫克/升,盐度小于2‰,pH值6.6~8.2之间。水质的好坏一般可用肉眼看水色来估测:

瘦水:水较透明,水中浮游生物较少。

较肥水:草绿带黄--较混浊。水中绿球藻、隐藻类很多,还有部分黄绿藻。

肥水:淡黄褐带绿--混浊度较小。水中蛙藻、金藻、黄藻较多,还有部分绿藻。黄褐色--混浊度较小。水中主要含蛙藻。油绿色--混浊度较小。水中主要为隐藻和绿球灌。一般用发酵后的粪肥施于池水中多呈此水色。

病水:红色带棕--混浊。水中含有大量繁殖的红色甲藻。蝌蚪吃后不消化,且污染水质,使蝌蚪中毒。抢救办法是及时移走蝌蚪,然后清理池塘。

水质的恶化(病水),除因某些浮游生物过度繁殖引起外,还可能由于腐殖质发酵、食物残渣腐烂、水中缺氧,水源被工业及生活用水污染,蝌蚪因病虫为害致死而尸体腐烂、病菌蔓延等原因引起。

水质污染变质现象一经发现,则要采取换水的办法解决,换水时不要猛然使水温等生态因子差异太大,一般换水量为1/4~1/2,并注意掌握换水时间。养殖蝌蚪最好处在肥水及较肥水中,在人工投饵的情况下,处在瘦水中也可以。

4.经常保持池水清洁卫生

(1)发现水面有悬浮杂物、浮膜、死去的蝌蚪等动物,要及时捞出处理。

(2)饵料台要经常取出洗刷、用漂白粉液消毒或日光曝晒杀菌。蝌蚪吃残后留在饵料台上的食物,要及时清除,以免在池水中腐烂。

(3)经几个月饲养后,池底如积有污泥及洒施后沉水的食物残渣,要及时清除。

5.及时处理蝌蚪严重浮头现象

水温较高时,黎明前后蝌蚪一般在水面上浮头,此外天气异常闷热也会浮头,此时必须立即换水或开增氧机。

6.做好扩池工作,保持适宜的放养密度

一般情况下,刚孵出至10日龄的蝌蚪养殖密度以每平方米1000~2000尾为宜;11~30日龄以500~1000尾为宜;30日龄至变态为幼蛙之前以100~130尾为宜。密度的确定与蝌蚪生育期、体型大小、供饵状况、管理水平等因素有关,可因时、因地及具体条件不同而改变。

7.做好蝌蚪越冬管理工作

在温带地区自然条件下,一般从11月至来年3月份即进入越冬期,具体管理工作如下:

(1)使池水保持1米深。使底层水温可保持在5℃左右,即使表层水冻结、积雪,蝌蚪也能安全越冬。

(2)准备好补水、补氧设备及措施。如发生水位下降或水温低;底层污泥发酵而缺氧情况时,可及时灌水、充气。最好在越冬前做好池底污泥清理工作,以减少耗氧量。

有条件的池塘,可以控制水温在15℃以上,如能达到20~30℃,则蝌蚪仍能正常生长变态。

上一篇2020大鲵价格波动?

下一篇冬季娃娃鱼养殖技术有哪些

养殖技术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