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艺农业网 —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

牛蛙养殖有什么新技术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9-15 18:30:13标签: 牛蛙 当前位置:花艺农业网 > 养殖技术 > 手机阅读

牛蛙是一种两栖动物,隶属于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是蛙科中较大体形的食用蛙种。因其鸣声洪亮酷似牛叫,故名牛蛙。因其个体大,商品价值高,发展较快。发展牛蛙养殖有许多优点:繁殖快、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抗逆性强、饲料易取、效益较好。

牛蛙养殖有什么新技术

一,牛蛙的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

牛蛙身体由头、躯干和四肢3部分组成。头部扁平而阔,成三角形。双眼位于头的最高处,椭圆形,眼球带黄色,有瞬膜和上、下眼睑,能开闭,双眼可以左右前后观望。鼻孔位于头部中央线的两侧,与口腔相通。眼后方有1对鼓膜,是牛蛙的听觉器官。雌性的鼓膜小,雄性的鼓膜大。口前位,口裂达耳鼓膜中部。

2,牛蛙的四肢十分发达。前肢四趾,后肢5趾。后肢比前肢长约2.5倍,而且粗壮有力,这样很适于在陆地上跳跃。后肢趾间有蹼,适于在水中游泳,便于两栖生活。雄蛙前肢的第一指内侧有膨大的黑色肉瘤,称婚姻瘤,雌蛙没有这一构造。牛蛙后肢的大腿和胫部的肌肉最发达,是主要可食部分。

3,牛蛙皮肤光滑,能分泌黏液以保持皮肤湿润,利于呼吸。背部及两侧和腿部的皮肤颜色随栖息环境而变化,通常为深褐色或黄绿色,近看时有深浅不一的虎斑状横纹。牛蛙头部上颚的侧面,呈鲜艳的绿色,腹部呈灰白色,雌蛙咽喉部呈黄色,雄蛙则是白色带有暗灰色斑纹,这种差异在产卵季节更为明显。牛蛙躯体后端肛门部位有泄殖孔,具有生殖及泌尿作用。

二,生活习性

1,栖息

牛蛙水陆两栖,喜栖息于江河、池塘、水溪、沼泽及岸边草丛。洞穴、阴凉潮湿处是牛蛙最适宜的栖居场所,如水面长有浮水植物,则匍匐于其上,仅以头部露出水面,一遇惊扰便迅速潜入水中。牛蛙有群居习性,往往是几只或几十只共栖一处,当适应了一个环境之后,便不轻易迁居异地。

2,活动

牛蛙觅食活动在浅水或离水不远的潮湿陆地进行,在食物充足而安全的地方伺机静候,如果没有外来的惊扰,可以长时间不改变位置。牛蛙行动多为跳跃或游泳,这些运动主要靠发达的后肢来完成,如遇敌害或惊扰时,即用后肢用力一蹬,向前跳跃1~2米,或扑入水中,还可跳越1米余高的障碍物。牛蛙喜静,怕惊扰,一受恐吓,立即潜入水中或钻进洞穴深处,或蹿入茂密的草丛中。牛蛙听觉灵敏,能觉察相距十几米甚至几十米远的声响。

3,越冬

牛蛙属于变温动物,其体温和活动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一般在10月中旬以后,气温低于10℃时,停止活动和摄食,潜入水底淤泥或潮湿的松土层中越冬,翌年3月,气温回升到10℃以上时,越冬期结束。

4,食性与生长

牛蛙的食物以动物性为主,尤其喜食活饵料。在不同的发育阶段,食性也不尽相同。蝌蚪可喂以蛋黄、血粉、鱼粉等,也可用豆浆、麸皮、面粉等佐食。幼蛙及成蛙的食物包括蚯蚓、虾、螺、蚌、鱼类等。牛蛙也摄食少量植物性饵料,多数为水生植物叶片、植物种子。

5,牛蛙摄食

牛蛙摄食时,往往是静候在安全、僻静之处,蹲伏不动,待食物靠近时才猛扑过去。但捕食对象第1次运动时并不捕食,而在第2次、甚至第3次运动时才捕食;它的动作迅速而准确,很少落空;食物进入口腔内并不咀嚼,而是整个囫囵吞下。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牛蛙通常是成群聚集在饲料台上摄食,你争我夺,热闹非凡;如饲料不足,大蛙吃小蛙的现象就会发生。

三,牛蛙养殖场的选择和建造

1,养殖场的建场条件

(1)牛蛙善于跳、爬、游、钻,所以牛蛙养殖场需要建造防逃设施,可以用塑料薄膜、铁丝网或尼龙线网围栏防逃,有条件的用砖砌围墙更为持久可靠。

(2)养殖场必须有充足的水源。水源以江、湖、水库的水最为理想,这种水的水质好,溶氧高,水量充足。

(3)蛙池最好建在冬暖夏凉的地方,蛙池不仅水质要好,排灌水方便,还应具备不同用途的养殖池、动物性饵料繁殖场地及其他配套设施。另外,牛蛙养殖场还应选择在水陆交通比较方便的地方。

2,牛蛙养殖池的建造

(1)繁殖特点:根据牛蛙的繁殖特点、变态过程、生活习性,牛蛙养殖场需设立如下养殖池:

(2)亲蛙池:亲蛙池主要用于培育产卵用的亲蛙和繁殖期后分养雌雄亲蛙。养蛙规模较大的单位,一般要建造2~3个。亲蛙池也可兼作产卵池。亲蛙池一般为土池,面积以200平方米为宜,深度1.2米,能蓄0.8~1.0米深的水为好。池底要有15~20厘米的淤泥,以利亲蛙越冬。堤埂坡度要大,以1∶2.5为宜。

(3)亲蛙池:亲蛙池的总面积要根据亲蛙的数量而定,通常以每平方米放养1只亲蛙为宜。

(4)产卵池:产卵池有水泥池和土池两种。水泥产卵池主要在人工催产时使用。一般用土池,效果较好。面积以100~200平方米为宜,要求池深1米,蓄水0.6~0.8米深,堤埂坡度要大,以1∶(2.5~3)为好。池内要种植金鱼藻、马来眼子菜、聚草、轮叶黑藻等水生植物,以促使牛蛙正常产卵。

(5)孵化池:孵化池也有水泥池和土池两种。使用效果以水泥池为好,面积一般为3平方米,正好适合于1只牛蛙所产的卵的孵化,池深度0.6米。池子内壁抹以水泥粉,不必很光滑,稍粗糙反而有利于刚孵化的蝌蚪的吸附,能提高蝌蚪的成活率。土池因有堤埂坡度,面积比水泥池大,一般为6平方米,池深60厘米,蓄水40厘米深。使用时最好在池内铺垫塑料薄膜,效果较好,可以大幅度提高孵化率。

(6)孵化池总面积,要根据生产上孵化蛙卵的数量来确定,还应考虑孵化池的周转。

(7)蝌蚪池:蝌蚪池也有水泥池和土池两种。水泥池面积以15平方米为宜,池深1米,蓄水0.8米深;土池面积以50~100平方米为宜,池深0.8~1米深,蓄水0.6~0.8米,堤埂坡度以1∶(1.5~2)为宜。

(8)蝌蚪池:蝌蚪池的总面积,要根据培育蝌蚪的数量和需要育成幼蛙的数量而定。

(9)幼蛙池:为了便于饲养管理,应建立专门的幼蛙池,并留足幼蛙捕食活动的场所。一般来说,蝌蚪变态成幼蛙,在水中生活的时间较短。因此,幼蛙池不宜太大,一般以15平方米为宜,水深50厘米左右。在幼蛙池四周,应种植一些供幼蛙隐蔽和捕食的植物,便于幼蛙上岸活动。在幼蛙池的一个角搭一个饵料台,作为幼蛙天然饵料不足时补充人工饲料的场所。在固定饵料台上空设灯光诱虫,这是解决天然饵料不足的较好途径之一。

(10)成蛙池:即商品蛙池,根据生产规模建立成蛙池,要将不同规格、不同用途的成蛙分池饲养。

(11)成蛙池可以建大些,一般占地600~6000平方米,池的深处0.5~1米,池的四周可以人为地堆些石块、砖块或筑些土洞,地面尽可能绿化,给牛蛙提供较多的隐蔽场所,便于牛蛙生长和繁殖。对于幼蛙和成蛙,生活环境的水面与陆地的面积比以3∶2为宜,可充分利用陆地种植果树、蔬菜和花卉植物,提高场地的利用率。

(12)牛蛙养殖场设计多种多样,应根据自己的场地面积、环境条件、资金来源和产销等情况,因地制宜地设计牛蛙养殖场。

四,牛蛙的养殖蝌蚪培育技术

1,蝌蚪的放养密度:合理的放养密度,有利于蝌蚪的生长发育、完成变态,如果水质好,饵料生物丰富,可适当增加放养密度。一般蝌蚪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500~1000尾。

2,蝌蚪的分级饲养:刚孵出的蝌蚪,幼小体弱,不宜移池,要在孵化池中饲养10天后,才能分池饲养。蝌蚪人工培育分三阶段进行:

(1)第一阶段培育:孵化池内培育。取出旧水草,放入新草让蝌蚪附着,防止水草腐烂败坏水质。水深20~25厘米,随蝌蚪长大,水深加至30~40厘米。脱膜后3天,每万尾蝌蚪喂1个蛋黄,分两次投喂,第4天增加半个蛋黄搭配少许豆浆,5天后开始摄食单细胞藻类。饲养池要培肥水质,培育单细胞藻类供蝌蚪取食。适当增加动物性饵料如田螺、鱼肉等,再搭配适量米糠、豆饼、稀饭等。

(2)第二阶段培育: 30日龄至完全变态期,转池饲养。放养前6~7天,每亩用生石灰40千克消毒,两天后灌水施入发酵的有机肥,同时投喂商品饵料,动物性饵料占47%,植物性饵料占53%,米糠等糊状饵料煮熟搓团喂。鱼等动物性饵料切碎喂,每天喂1次,下午4~5点投喂,尽量满足蝌蚪营养需要,提高蝌蚪成活率。

(3)第三阶段培育:蝌蚪变态至越冬。当年蝌蚪均能变态成幼蛙,变态期70天,如果饲养密度大,饵料不足,水质条件差,则需80~90天。特别是7月中旬产的卵,由于8月以后气温逐渐下降,变态期要延长到100天左右。这种延迟变态的幼蛙,摄食和代谢水平降低,体质差,易造成越冬死亡,但可采用减少投饵量、加深水位等方法,使蝌蚪未变态便进入越冬,到翌年5月才变态成幼蛙。

(4)在蝌蚪的饲养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蝌蚪食性的转变,增加蝌蚪池中浮游生物的数量。蝌蚪池一定要经常换水,使池中的有机物、浮游生物和微生物分解等各个环节组成生态系统保持良好的循环。

(5)蝌蚪的驯食:牛蛙驯食应从蝌蚪开始,定点设置饲料台,每天定时定量投饵。在30日龄前的小蝌蚪,每天只投饵1次,时间上午8~10点钟;30日后的大蝌蚪,每天投饵2次,上午8点和下午5点,投饵量随蝌蚪的长大而逐渐增加。10~50天蝌蚪每天每万尾投饵200克左右,50天以上投饵400克左右。

(6)蝌蚪的越冬管理:当气温降到10~15℃以下时,蝌蚪进入冬眠状态。蝌蚪的越冬期间应增加池水的深度,不要让池水结冰,最好使水温保持在15℃左右。在越冬期间,晴天水温升高时,可投喂少量的人工饵料,增强蝌蚪抗严寒能力。如条件许可,可采用工厂余热水或温泉水,提高蝌蚪越冬的水温,也可在越冬池上搭建塑料薄膜保温,有利于蝌蚪越冬。

3,幼蛙和成蛙的饲养

(1)牛蛙的驯食: 驯食是为了使牛蛙捕食不动饵料(如配合饵料),使其采食人工的饲料,以解决大规模养殖牛蛙的食物问题。驯食要早,越早越容易建立起条件反射,成功率越大。驯食要定点定时,在驯食早期,以昆虫等活饵料为主,如蚯蚓、蝇蛆、蟋蟀等并少量掺杂一些不动的死饵和配合饵料。牛蛙经初步采食死饵和配合饲料后,逐渐增加死饵料和配合饲料的比例,直至完全习惯摄食配合饲料。

(2)幼蛙和成蛙的放养密度:牛蛙养殖效果受放养密度、食物和饲料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在决定放养密度时应考虑这些因素。幼蛙的放养密度应根据个体大小而定,一般每平方米放养刚变态的幼蛙100~150只,30天后,体重达25~50克;放养80~100只,体重60~80克,如果条件许可,还可适当加大密度。成蛙放养密度也随着其个体的长大而递减,如体重在150克以上,每平方米放30~40只,500克以上的每平方米放10~20只。

(3)幼蛙和成蛙的越冬管理:刚变态的幼蛙和成蛙的越冬方式基本一样。根据牛蛙对越冬场所的需求特点,可以人为地创造适合牛蛙安全的越冬环境。越冬前,应使牛蛙体内储备充足能量,以便越冬。越冬池四周挖松土地,设置一些洞穴,洞内铺一些软草等,让牛蛙进入洞内冬眠。冬眠期间,保持水深0.5米以上。在养殖场地,也可人为地堆放一些草垛,让牛蛙钻入草垛下越冬。控制水温也是整个越冬管理工作的中心。当水温降到0℃以下并出现冰冻时,牛蛙的体液和血液也会结冰,最终导致牛蛙死亡。所以越冬时,如果遇到连续寒冷结冰的天气,就要进行水面破冰,避免水体冻结引起牛蛙体液和血液结冰。如用塑料棚保护牛蛙越冬,因蛙的放养密度大,有粪便和残饵积聚、腐败,且棚内空气差,故常会导致水质恶化。要经常清除残饵,更换池水,但换水量不宜太大,换水前后的水温不要超过2℃。天气晴好、温度回升时,要打开塑料棚的门户,让空气流通,增加池内氧气。冬季水鼠、水蛇等危害更为严重,要经常巡塘,若发现即时捕杀。

五,牛蛙的繁殖

牛蛙繁殖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下一步的苗种生产,而苗种又是牛蛙生产的物质基础,所以牛蛙的繁殖工作是发展牛蛙生产,特别是规模生产极重要的一环。

1,自然繁殖

引种:建造好牛蛙养殖场后,就要进行牛蛙的引种,引进的牛蛙,最好是性成熟的个体。性成熟的个体雌性一般在350克以上,雄蛙300克以上,雄蛙前肢第一指有“婚姻瘤”。引种时,应选择身体健康、反应灵敏、食欲旺盛、无病无伤的成熟个体。引种的时间最好在越冬以前的10~11月,最迟应在繁殖期前的3个月完成。引种时可按雌雄比例2∶1引入。

(1)种蛙的年龄应根据地区不同而有区别,但第一次性成熟或过老的亲蛙,繁殖的后代质量不好,也不能选择为生产的种蛙。长江流域选用的种蛙年龄:雄蛙2龄以上,雌蛙3龄以上。一般种蛙用于繁殖的年限为3~5年。

(2)产卵与孵化:雌蛙性成熟后,即可开始产卵。牛蛙产卵是断断续续的,每次排卵数千至数万粒,牛蛙多在傍晚开始抱对,在凌晨4~5时开始产卵。特别是闷热天气和暴雨转晴后更是牛蛙抱对产卵的适宜时机。

(3)牛蛙产卵后即可采卵孵化。由于牛蛙多在后半夜在岸边浅水区产卵,应在天亮前仔细巡视产卵池四周,发现卵块及时收集在孵化池中孵化,采卵和转移时,应特别小心,切莫使卵受伤,影响孵化率。

(4)牛蛙卵孵化时间随孵化的水温、气温、日照、水质等因素的不同而异。一般而言,水温在25~30℃孵化最适宜,两天即可孵出蝌蚪;22~25℃孵出约需3天,18~20℃约需4天才能孵出。牛蛙卵除用孵化池或蝌蚪池孵化外,还可用盆在室内或室外孵化。

(5)孵化时应注意在同一孵化池放同一批卵,不可将相隔5天以上的卵放在一起孵化,以防孵出后因个体差异大而残食。为避免阳光直射,最好在孵化池上方搭棚遮阴。孵化期间还要注意适量换入新水,最好每天下午换1次水,每次换水1/4左右,保持水中有充足氧气,有利于提高孵化率。

2,人工催产

当水温达到牛蛙繁殖的适宜温度时,便可对成熟的牛蛙进行人工催产。催产药物有: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及牛蛙、青蛙、虎纹蛙等的脑下垂体。催产剂量应根据牛蛙个体大小而定,如500克重的雌蛙,注射LRH-A400微克,注射HCG5000国际单位,注射15~20个蛙脑下垂体。或用上述3种药物各以1/3的混合物注射,催产效果更佳,雄蛙剂量减半。

六,牛蛙红腿病防治技术

1、综合预防措

(1)合理建造蛙池,慎重操作,避免蛙体受伤。

(2)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清新。

(3)控制养殖密度,每亩不超过1400只。

(4)引进蛙卵、蝌蚪、幼蛙要检疫,避免带入病原。

(5)保证饵料质量,合理饲喂,增强蛙体抵抗力。

(6)不用病鱼及病死的蛙作饵投喂。

(7)定期进行药物预防:如每立方米水体用0.3克红霉素或1克漂白粉全池泼洒,用每立方米水体含量为10克的漂白粉溶液洗刷食台和饲喂用具。

(8)如有条件可用红腿病菌苗腹腔注射,每只60-80克的牛蛙注射0.4毫升,有良好的预防效果。

2,药物治疗

可选用以下给药方法,杀灭病蛙体内、体表及水体中的病菌,达到治疗目的。

(1)遍洒法

每立方米水体用氟哌酸0.05-0.1克或硫酸铜1.5克或五倍子1.5-3克,全池遍洒。

(2)药浴法

用每立方米水体含量为8克的硫酸铜溶液浸泡15-30分钟,或用20%的磺胺脒溶液浸泡24小时,或用100毫升25%葡萄糖生理盐水加40万单位青霉素钾,浸泡3-5分钟。

(3)口服法

用100毫升25%葡萄糖生理盐水加40万单位青霉素钾,以注射器口腔灌注,每200-250克重的病蛙灌药2毫升。

(4)注射法

病情严重时,可按每千克蛙用5万单位庆大霉素10%葡萄糖液注射液腹腔注射,每天1次,直至痊愈。

(5)涂沫法

用红霉素软膏涂抹牛蛙体表病灶部位,有一定疗效。

上一篇商品牛蛙的高效饲养技术有哪些

下一篇牛蛙流水式养殖技术有哪些

养殖技术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