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泥鳅养殖过程中很多养殖户或多或少都会遇到这么一两件泥鳅生病的问题,往往就是这些小病就会导致整年的泥鳅养殖血本无规。为此,小编特意去找了泥鳅养殖中的常见病害资料,给广大养殖户们做下参考。
一、气泡病:
【病因】因水中溶解氧不足、溶解氧过饱或其他气体含量过多引起。
【症状】泥鳅浮于水面,肚皮鼓起似气泡。
【防治】加强日常管理,防止水质恶化,发病时,立即加注新水,并每亩用食盐4公斤~6公斤化水后全池泼洒。
二、车轮虫病:
【病因】车轮虫寄生于泥鳅锶、体表。
【症状】病泥鳅身体瘦弱,常浮于水面,急促不安,或在水面打转,体表粘液增多,镜检有车轮虫。
【防治】0.7×10-6溶液浓度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
三、赤鳍病:
【病因】赤鳍病由短杆菌感染所致。
【症状】泥鳅赤鳍病由短杆菌感染所致,背鳍附近的部分表皮脱落,呈灰白色,严重时出现鳍条裸露,不摄食,直至死亡。
【防治】可用1毫克/公斤的漂白粉或0.3毫克/公斤的强氯精全田泼洒,24小时重复1次即可,以后每隔半月泼洒一次可进行预防。
四、水霉病:
【病因】病菌是通过伤口侵入后发病的,故在捕捞和运鳅时要慎重操作,尽量不要使鳅体损伤。
【症状】患水霉病的泥鳅最初表现急躁不安,随着病情加重会出现行动迟缓和食欲减退,数日后逐渐死亡。
【防治】鳅苗种及卵子可采用浓度为4毫克/千克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10~15分钟,成鳅和亲鳅患病,可采用医用碘酒或1%浓度的高锰酸钾涂擦伤口,有一定效果。
五、打印病:
【病因】病灶主要发生在背鳍和腹鳍以后的躯干部分,其次是腹部两侧,少数发生在鱼体前部。
【症状】病泥鳅身体上病灶浮肿,呈椭圆或圆形,红色患部主要在尾柄两侧,似打上印章。7~9月为主要流行季节。
【防治】用漂白粉化水,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为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