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湾基隆市的杨先生从东山县一水鲍鱼场有限公司提走了第三批绿盘鲍苗。“通过海峡两岸的养殖试验,这个鲍鱼新品种已迈出成功的一步,这也是公司转型升级的缩影!”负责技术的场长陈炎生介绍说。
捷足先登
东山县一水鲍鱼场有限公司从1999年创建以来,历经九孔鲍鱼、黑鲍、皱纹盘鲍等鲍鱼品种的引进、培育、示范推广、更新换代整个过程,积累了丰富的育苗、养殖技术和经验。
多年的经验和敏锐的市场嗅觉使其发现,近年来大部分鲍鱼养殖户及育苗场未进行专业的亲鲍筛选、培育,大都以当地商品鲍为亲鲍,近亲繁殖导致种质退化,耐高温、抗病虫害能力降低。因此,引进、培育优良的鲍鱼新品种取代已老化、退化的旧品种,势在必行。
从2009年起,一水鲍鱼场从日本、韩国、美国、新西兰引进了多个品种亲鲍进行杂交、筛选和培育,多番尝试均告失败,但这并未动摇他们改良鲍鱼品种的决心。
2010年,一水鲍鱼场重整旗鼓,调整改进增氧、换水、清槽等技术,用从日本引进的西氏鲍与大连深水公鲍杂交,经过艰苦攻关,终于培育出新一代优质品种“西盘鲍”。
通过试验,该新品的鲍鱼苗生长速度快,与旧品种相比,可提前一周出售;种苗遭遇病害时,死亡仅出现在个体,而不会像旧品种那样成批死亡。一水鲍鱼场也因在新品种培育方面捷足先登而迎来发展的新机遇,即使在2013年全县鲍鱼业不景气的背景下仍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品质保障
新品种如何推向市场呢?一水鲍鱼场给全省从北到南不同海区20多个养殖点,各免费提供“西盘鲍”种苗2000粒,并鉴定协议进行同等条件下的养殖对比试验。经过5个月的努力,试验取得令人振奋的结果:新品种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成活率较其他原有品种提高了两成多,成品周期可缩短半个月左右,而且个体生长均匀,品相较好,养殖成本可以节省27%左右,适合东南沿海养殖。
不久,“西盘鲍”顺利通过了国家农业部新品种认定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的种质鉴定。
为积累新品种的理论和技术基础,一水鲍鱼场积极与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等科研院校合作,专家教授也多次率队前来现场考察、技术指导和理论提升。
2014年7月,厦门大学、东山县一水鲍鱼场均参与了由省海洋与渔业厅承担,省水产研究所组织实施的 “福建重要经济贝类品种创新与种苗繁育产业化工程”项目,着重开展鲍鱼良种选育,建立种苗规模化繁育技术体系,培育出适宜福建海区环境养殖的高产、抗逆和优质的新品种,实现良种产业化,努力建设成为福建省良种鲍鱼育苗规范化养殖示范基地,对推动海洋经济健康发展。
去年底,一水鲍鱼场与厦门大学合作,成功培育出生长速度更快、成活率更高的绿盘鲍新品种。
返销台湾
成功转型后,东山县一水鲍鱼场培育的鲍鱼苗畅销东南沿海,今年仅在东山岛就已成功试养了500多万粒绿盘鲍。年初,台湾基隆养殖大户杨先生慕名来到一水鲍鱼场考察,最终也情定新品种绿盘鲍,至今已先后有三批40多万粒的绿盘鲍苗成功销往台湾基隆,并深受养殖户们的喜爱。
据台湾基隆和东山本地几个养殖场的海上吊养和陆上硬池试验证明,绿盘鲍的养成品周期可比其他品种缩短1个月,成活率提高1成,抗病性更强,海水盐度和水温的适应范围更广,市场前景看好。
自上世纪90年代引进台湾九孔鲍开始,东山县逐渐建设成全国最大的鲍鱼育苗基础和重要的成品养殖基地,并成功注册“东山鲍鱼”国家地理标志。鲍鱼育苗、养成业已成为东山的支柱产业,并带动当地群众致富奔小康。一水鲍公司负责人林瑞明说:“从引进台湾鲍鱼苗到鲍鱼苗成功返销台湾,这是鲍鱼产业和我公司成功转型的标志,我们的发展信心也更足了!”
据悉,一水鲍鱼场还计划与有实力的养殖场成立“鲍鱼养殖合作社”,统一生产流程、统一管理、统一销售,让无脚的“东山鲍鱼”走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