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行增投入了200万元,这差不多是这些年的所有积蓄,既然销路不愁,他期盼着今年能多挣一笔。4月中旬,这些鱼可以捕捞上市了,可就在清明节前后,陈行增养的鲻鱼却成批死去,多年的积蓄,就这样打了水漂。
15个养殖户 总共损失1600万
陈行增的养殖塘在温岭坞根镇七一塘渔场,面积有近千亩,和东海相通,这里一共有15家养殖户,品种以鲻鱼、海鲫鱼为主。陈行增最早发现死鱼是在上个月末,他发现不少鱼翻着肚皮漂在水面上,捞起来一看,死鱼已经开始发臭了。仔细看稍微远一些的渔场,发现都有这样的情况。此后的几天,渔场里每天都会发现死鱼,而且一天比一天多。最多的一天是4月3日,所有养殖区域内捞起来的死鲻鱼,有近5万斤。“两个星期前,我去上海喝喜酒了,走的那天还好好的,第二天回来就看到每天有死鱼,现在一天都几千斤几千斤地死,我这次要倾家荡产了。”养殖户林彩霞哭着说,她也是把前几年赚的钱都投进去了,而且很多客户早在鱼苗刚放下去的时候,就预定要收购了。陈行增和其他养殖户一起算了算,截至昨天,鱼塘里一共有1500个网箱,每个网箱死400斤,总量已经超过了60万斤,按市场批发价22元一斤算,所有人的损失在1600万元左右。在所有的15家养殖户中,最多的一家损失300万,最少的也损失了30多万。
上游养殖塘发现了不少农药瓶
如果不出意外,这些鱼马上就可以上市了。而现在活着的鱼已经不到总量的20%。就是这些活着的鱼,陈行增他们也不敢卖,“鱼应该是被农药毒死的,活下来的鱼里面可能也有农药残余”。
农药从何而来?养殖户们把矛头指向上游贝壳类养殖塘。
陈行增说,每年清明节前后,都是贝壳类投苗的最佳时机,而这之前,要对养殖场进行清塘处理。所谓清塘,是指把之前塘里的螃蟹清掉,防止它们吃掉贝壳类幼苗。想杀螃蟹,就要用到三唑磷、敌敌畏等农药。投放了这些农药以后,螃蟹是死了,但是清塘之后排放出来的水体里仍然含有大量农药,而这可能直接导致下游鱼类的集体死亡。前两天,陈行增他们找到了距离1000米左右的上游养殖塘,在岸边发现了不少敌敌畏、三唑磷等农药瓶子。他们把这个情况反映给镇政府。镇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陈玲华说,他们也派人去现场调查了,确实如此,这两种药在水产养殖中是严格禁止的。
敌敌畏、三唑磷都是有机磷杀虫剂,属中等毒杀虫剂,但是对鱼类毒性较高,尤其敌敌畏,人误服达到一定剂量,也会在短时间内死亡。“我们也做了调查,每年都在清明前后出现这样的情况,虽然没有书面报告可以证明鱼类的死因就是上游养殖户非法使用农药所致,但这一原因最值得怀疑。”陈玲华说。
谁来为这次事故负责?
其实,类似事情几乎每年都有发生。陈玲华说,2014年他们曾现场抓到一名违法使用农药的养殖户。当时,当事双方通过经济赔偿的方式,解决了此事,而且投药的养殖户也答应,下次不再投放农药。但这种处理方式似乎缺乏威慑力,违法用药的情况有增无减,造成的经济损失也从前年的10多万,一下子上升到了今年的1600万。“今年养殖面积大了,清塘以后的有毒海水排放时间也比较集中,所以才造成现在这么严重的情况。”陈玲华说。上游的贝壳类养殖户超过100户,涉及乡镇除了坞根镇,还有隔壁的温峤镇、城西街道等,按照三个主管部门的说法,要处理需要联合执法,只要有一方稍有懈怠,实现统一管理就会非常困难。
陈行增说,在2013年上半年,他的养殖塘也发生过死鱼的情况,他找过镇政府,镇政府说要去找渔业管理部门,但渔业部门说,还是要先找镇里。因为死的鱼不多,来回跑了几次以后,陈行增就不想再折腾了。但今年出了这么大的事故,一直拖着的事情,终于到了不得不解决的时候。两天前,经过温岭市海洋渔业局的协调,坞根镇、温峤镇、城西街道一起出面,初步排查到几户涉嫌排放农药的养殖户,并传唤了一名承认排放了两瓶敌敌畏的养殖户。不过,尽管涉事的养殖户找到了,事情也认了,但要想以书面的形式给他定罪,还要对鱼的死因进行科学鉴定。上周六,温岭市海洋渔业局渔业科执法人员也来到现场,对鱼尸体和水样进行提取,并送到了浙江省的专业机构进行检测,整个过程需要将近两周的时间。
“结果还没出来,我没法断定。”温岭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江维中表示,如果鉴定结果发现鱼是因为使用农药出现问题,他们会按照相关法律进行处理,目前他们能做的,就是组织养殖户培训,现场发一些通告,至于效果好不好,“只能凭养殖户自己的良心做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