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蛙全人工养殖,当年投资当年见效,适合我们的林蛙产区,农村、乡镇推广,也是发展庭院经济的好项目,而且投资少、见效快、无风险、效益高,适于家庭和工厂化养殖。
一个家庭农户,在头年秋收结束农闲时候,需要捕捉或买取种蛙(二、 三年生蛙)200对,用水缸或地窖,水池自然越冬。待其第二年春季产卵, 这样的蛙卵品种纯质,质量好,而产卵后的种蛙还是商品蛙。(也可以早春收集蛙卵)。同时买取林蛙饲料黄粉虫种虫25公斤,制做养虫用的木盘200个,在8-10 平方米的室内就可以繁殖, 养虫用的麦麸子可随用随买。根据不同的季节,养虫的成本也不一,大约每斤虫的饲养成本4-6元。除麦麸外还要准备白菜、萝卜、土豆等蔬菜喂虫。 待来年春天气候暖和时再增加养虫面积,扩大养虫规模。
养殖场可在头年秋或来年早春建设,200只种蛙要建一个1000 平方米的场地,周围用塑料布围栏双层。如果有投资能力也可建半封闭或全封闭的蛙场,投资大、效果好。同时在场内用塑料布建孵化池和变态池。建场用的材料主要有塑料,木桩和铁线。场内有灌水、微喷设施。一个水泵和水管。几十个微喷喷头。场内设立相应数量的黑光灯,在昆虫活动的6、7、8月份,每天晚上可以招引大量的飞虫, 补饲林蛙,节省部分黄粉虫。
具备以上条件,一个小型的蛙场就完成了,按照养殖技术要点认真饲养,秋后可以收获当年小蛙15万只。如果出售,平均每只可以卖0.20元, 计3万元。 当然是自己越冬来年出售商品蛙最为合算,第二年可出售商品蛙,雌蛙约4万只。 合人民币12万元。
根据以上一个小型蛙场我们可以计算。200对种蛙合800元,25公斤种虫合1000元,200个木盘800元,饲虫的麦麸子约2000元,建场要用1500元,( 包括喷灌设备和黑光灯)以上1个人完全可以操作养虫喂蛙,工时费按 3000元计算,总计约投入1万元费用。出售小蛙收入3万元,去掉投资1万元,我们可以得到2万元的收入。 根据各地的管理经验,如果认真细心的去管理饲养,以上的指标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养殖林蛙成功致富案例
辽宁丹东市宽甸县:小林蛙养出大产业
宽甸满族自治县位于辽宁省东部的鸭绿江畔,与朝鲜隔鸭绿江相望,边境线长216.5公里。疆域面积6193.7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4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3万人。宽甸地域广阔,自然地貌为“九山半水半分田”,突出特点是山多地少,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全县有林地面积741万亩,森林覆盖率为78%,活立木蓄积量为2445万立方米,是辽宁省森林面积最大、天然林资源最多的县。宽甸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为宽甸林蛙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把林蛙养殖业作为林业的一项大产业来抓,到2010年底全县已开发利用林蛙栖息林地达525万亩,占有林地面积70.8%,涵盖了全县所有乡镇所有行政村。2010年,林蛙产业实现产值5.3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17.5%,占全县林地经济总产值的30%;林蛙产业农民人均收入1558,8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7%。林蛙养殖业已成为宽甸一大支柱产业。
一、政府全力推动 东北林蛙堪称四大山珍之一,属集药、食用价值为一体的纯天然绿色滋补佳品,2010年林蛙油市场价格每公斤6000元仍供不应求。林蛙以森林害虫为食,以林养蛙,以蛙育林,可保持生态良性循环持续发展。1999年,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铺开,宽甸县政府把林蛙养殖列为全县重点开发八大支柱产业之一及林改配套重要措施来抓,成立了林蛙开发办公室,任命林业局一名副局长为开发办主任,专职负责全县林蛙产业发展工作。县政府投入10万元,组织110多人,进行为期200多天的普查工作。对全县各乡镇的林蛙栖息地进行普查。以原居民组为单位,按原沟岔命名,承包户冠名所承包的蛙场;以流域面积划界勘查,以林地面积、林相、水源、沟长等12项因子进行全面普查,统一造册建立档案,彻底摸清和掌握了全县林蛙栖息林地概况。同时,县政府放宽政策鼓励发展林蛙产业,对养殖户实行特产税全部减免,出台了林蛙养殖的扶持补贴政策。宽甸林蛙养殖产业逐渐走到全国前列。截止2010年底统计,全县共封沟养蛙2100条,全县共有林蛙养殖专业户3700多户,从事林蛙养殖、加工、销售人员达3万多人。
二、合作组织牵动 随着林蛙养殖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政府部门的行政领导已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养殖户要技术、要服务、要管理、要信息,政府部门已显得力不从心。宽甸县积极寻求发展林蛙产业的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和思想观念创新,因势利导,帮助、指导全县成立了2个林蛙养殖专业协会、12个林蛙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农民经济合作组织,解决了养殖户急需的技术服务、经营管理、提供生产资料、发布市场信息等一系列难题。 宽甸满族自治县林蛙产业协会于2007年成立,现有养蛙户会员 132人 、有蛙场129 处,不同类型实验基地3处,下属1个林蛙专业合作社。协会在实践中总结编写《东北林蛙半人工养殖满负荷放养法》,改变了传统放养模式,方法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效果明显,得到广大蛙农认可,2009年被科技部选中作为国家“十二五”期间《国家星火计划培训丛书》在全国推广。协会为了在全县推广林蛙半人工满负荷放养技术,先后组织举办县级技术培训班11次,乡镇级培训班20次,共培训人员达4500多人次;举办现场观摩会7次,参加人员750多人次;先后发放《满负荷放养法》图书 3000多本,技术光盘 2500盘,养殖要点资料 5000多份;扶持科技示范户无偿投放实验饵料、塑料管、薄膜、遮阳网和蛙药等物资,折款30多万元;培训人员含盖本溪、凤城、桓仁等县部分蛙农。协会根据长白山腹地林蛙下山早于宽甸20天的规律,通过多渠道及时准确掌握主产区产量和行情,参照预测推算宽甸产量和价格,多次避免了蛙贩子开行压价,为蛙农增加收入近千万元。2009年秋,由于协会预测准确及时,为会员一次推销1500斤蛙油,减少损失100多万元.
三、龙头企业带动 在林蛙养殖产业初具规模后,宽甸县就注重了龙头企业培育,注重了林蛙产品深加工的研发,注重了林蛙附加值的提高,注重了龙头企业对林蛙养殖产业的带动作用。宽甸北方山奇生物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即食林蛙油”畅销全国;宽甸奇峰蛙业专业合作社生产的“森溪牌”精品林蛙油,从鲜活蛙类等到成品包装,共经10多道工序,采取特殊工艺(专利),真空封口,包装精致,在常温下保鲜期可达1年以上,是目前市场上蛙油含水率最低、保鲜期最长、科技含量最高的畅销林蛙油品牌;灌水杨鑫土特产公司、宽甸绍成参业有限公司等30多家企业生产的干品林蛙油、林蛙油软胶囊等产品,也倍受消费者青睐,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好评。目前,宽甸有多家林业龙头企业正在开发新的林蛙油产品,其中宽甸光太药材有限公司将于今年下半年与日本星火株式会社合资组建“太和星中日合资食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出口林蛙油系列产品、林蛙卵和林蛙营养食品等。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使宽甸林蛙养殖业走向了林养结合、种养结合的科学发展道路。
四、打造知名品牌 宽甸林蛙虽具特色,但知名度不高,全国业内人士了解不够。2011年5月,经宽甸县委、县政府积极争取,由宽甸满族自治县林业产业协会和宽甸满族自治县林蛙专业协会协办的“2011年全国蛙类专业委员会年会暨第五届蛙业论坛”在宽甸举行,全国知名蛙类专家、学者和相关领导近百人参加了会议。通过养殖现场观摩和学术交流,会议认为:宽甸林蛙是东北林蛙分布最南端的县,是全国林蛙养殖户最多的县,得天独厚的林业资源和气候条件造就了宽甸林蛙的地域特性和典型性。宽甸林蛙生长期最长,个头最大,产量最高,蛙油品质最好,优越于吉林、黑龙江等地。所以每年只有宽甸林蛙油进入广州市场才能开行,而且每斤价格要高于其他地区100元以上。这次会议也是全国性蛙业会议首次在辽宁省召开,体现出了宽甸林蛙产业在辽宁省的重要地位,也体现出了宽甸人民搞好林蛙产业的实力和信心。宽甸养殖林蛙的自然条件和独特的养殖技术得到了全国业内人士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肯定。宽甸将借此东风,大力推介宽甸林蛙,打造宽甸林蛙品牌,让宽甸林蛙成为全国知名品牌,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吉林通化:农户承包山头养林蛙一年赚十来万
“我养林蛙已经10多年了,每年都有10万元左右的收益,好的时候赚过20万元。”通化市柳河县的农民李大哥说。
近年来我省发展壮大林业产业,加快发展木材精深加工、绿色保健食品、森林生态旅游等林业产业,并加快林业产业园建设,目前我省已培育批准建立“吉林·汪清林业循环经济特色产业园区”1个,全省林业产业园区达9个,林业龙头企业76个,产业基地34个。
养林蛙投资少见效快
李大哥承包山头养殖林蛙10多年了,他给记者算了一笔投资账:比如说建一个比较小型的林蛙塘,占地面积大约2000平方米,推坝大约得1万元钱、买卵团几千元钱就够了,每年孵化,每年都有收益。通化市柳河县的养蛙户很多,因为林蛙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长白山一带,它适合在林木繁茂,地面潮湿,有池塘的环境内。而柳河县位于长白山山脉的最南端,由于自然环境的优势,这里盛产林蛙。
“2005年,我投资了4万元,赚了20多万元。”养殖户王大哥说。20年前,柳河县漫山遍野都是捡林蛙的村民,在山上乱抓,常有摩擦,互相打架的事时有发生,为了解决村民上山乱抓林蛙,政府决定动员村民承包养殖,他们把山头承包给农户,每年收取承包费。“养蛙期间,由于界线不明显,有时候出现互相抓的现象,你的沟挨着我的沟,最后还是我们村支书想招,让我们用塑料(9470,-390.00,-3.96%)布把各自的范围圈起来,秩序才安定下来。”农户们说。
全省林业产业园区已达9个
据介绍,2001年起,柳河成立了生态科技公司,他们以稍高于市场的价格,从养殖户手上收购成品蛙进行林蛙油加工,以龙头企业带动养殖户的发展。目前林蛙原始产品深加工已经在国内外畅销,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对林蛙油需求旺盛,港澳台市场也频频向内地要货。
据了解,我省林业产业规划确定的8大主导产业中的森林绿色食品、中药产品、森林生态旅游、生物质能源、林木种苗花卉、沙地经济等产业都具有很大发展空间,我省林业产业园区从无到有,目前已有1个国家级园区,8个省级园区,还有几个园区正在筹建和论证之中。
今年我省抓好了林业特色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和产业基地建设。针对全省各地一些特色产业在发展中已呈现集群化的趋势,通过积极培育,加强引导,帮助搞好规划,并尽力提供相应的政策扶持。对林业产业园区建设提出要求,要继续培育建设一批新的园区,加大对园区的扶持力度,今后我省有关扶持政策、措施和资金,重点向产业园区倾斜,充分发挥产业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目前,我省已培育批准建立“吉林·汪清林业循环经济特色产业园区”1个,全省林业产业园区达9个,林业龙头企业76个,产业基地34个。
同时,我省加大对林业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从2010年开始,我省首次设立了林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经多方协调,林业产业专项资金由2000万元增长到今年3000万元,两年共扶持项目114个,聚集各类项目投资42.5亿元。
今年林业产业产值破1000亿
记者从省林业厅获悉,我省着眼建设林业经济强省,加快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进程,大力推进林业产业提速增效,不断提升林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拉动功能,对生态建设的支撑功能,对职工、农民增收致富的促进功能,争取用10年左右时间,把林业产业建成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今年我省林业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总体目标是:确保在2012年实现产值稳定在1000亿元水平阶段以上;到2015年,我省林业总产值达到1400亿元,年递增12%;到2020年,林业总产值将达到2000亿元,年递增8%以上。
另外,林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二、三产业产值比重明显增长,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形成一批整体规模大、技术含量高、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集群。到2015年,二、三产业产值比重达到80%以上;产值超亿元的“百强企业”达到100个,林业产业园区达到25个;创造产值占全省林业总产值的30%以上,林业职工年收入接近全省平均水平,东部重点林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中来自林业的比重达到40%以上;进入城镇的林业企业和项目创造产值达到总产值的80%以上。到2020年,“百强企业”和林业产业园区数量、规模不断壮大,创造产值占全省林业总产值的50%以上;林业职工年收入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东部重点林区林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比重达到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