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皂角刺的功效与作用分别是什么,皂角刺的禁忌人群有哪些?
- 2、皂角刺是一种很常见的中药,皂角刺的作用是什么?
- 3、皂角刺作为一种我们常见的中药材,都有什么功效与作用?
- 4、皂角刺的功效与作用
- 5、皂角刺简介
皂角刺的功效与作用分别是什么,皂角刺的禁忌人群有哪些?
皂角刺的功效与作用分别是什么,皂角刺的禁忌人群有哪些?
皂角刺也叫皂角针,为豆科落叶乔木植物皂荚树的棘刺。它是一种性质温和的中药材,具有消肿排脓和祛风杀虫等多种功效,平时可以用于人类多种疾病的辅助。具有消肿排毒、排脓杀虫,主治痈疽肿毒、瘰疬、疮疹顽癣、产后缺乳、胎衣不下、疠风。
皂角刺的作用与功效
1.退肿放脓,桑树味辛热咸,有腿肿拔毒。放脓之功。《本草汇言》:“皂荚刺,拔毒除风,”凡痈疽未果者,能引之以消散,将破者,能引之以上下,已溃者能引之以行脓。于疡有害中为第一要剂,又泻血脑梗塞暧风毒,因此风药中亦推此药为疏通前锋也。”
2.搜风拔毒,本产品辛,温。辛能散,能行血理气,能化结,温能搜风,活血祛瘀。托里排胀,常见于厉痈,癣疮等证。
3.理气行气,本品位辛降温,入肾功能指标经,有理气行血,温阳化络,活血祛瘀,催胎衣降低之功,常见于衣包下不来,妒乳,停经等证。
皂角刺的忌讳群体有什么
在改进脸上的痘痘的层面,皂角刺尽管具备显著的预期目标,但我们没有调节好总数,很可能会引发不良反应。针对身患胃肠病症的群体而言,通常在服用之后,会造成胃肠粘膜因而遭受没必要的损害,乃至有可能会造成中枢系统受伤,在这个时候大家就理当引起重视,一般的情形下,并不建议胃肠病症的群体吃。
皂角刺怎么搭配
皂角刺是一种豆科类绿色植物,采收出来,将残渣除去以后,能充分利用消散发胀的预期目标。我们可以将它放进到高度白酒中泡浸,能有效的改进颈椎疾病。自然还可以和其他的名贵中药材一起配搭服用,和中药穿山甲一直搭配,就可以让类毒素迅速排掉。而它和蒲公英根茶一起配搭,可以充分利用活血化瘀的功效。
皂角刺虽然说具有非常多的功效,但我们对于它的禁忌事项也一定要了解,皂角刺本身就具有中毒的副作用,如我们没有掌握好正确的服用数量,超过了六克的标准,又或者是大量的服用,就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毒副反应,甚至危害我们的生命。
皂角刺是一种很常见的中药,皂角刺的作用是什么?
皂角刺就是皂荚树上面的棘刺,相信很多人并不了解它的作用,其实皂角刺在中医里面是一味常用的活血消肿类中药材,它对于一些无名的痈肿、疔疮之毒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中医里面认为皂角刺入药其味辛、药效偏温,有较好的“活血消肿、托毒排脓、祛风止痒”等功效,在临床中也是有很多应用的。
1、皂角刺可以用来缓解疮肿、疔毒
皂角刺药效非常峻猛,古人认为疮肿、疔毒之症,以此物入药可以很快起到活血消肿、托毒排脓的效果,乃是缓解“疮疡”之良药。
古籍之中记载,疮肿之症初起者,皂角刺能引之消散;疮肿将破者,能引之以排脓。故而对于疮痈红肿等症,以皂角刺入药往往能起到很好的缓解效果。
在民间一些地方,人们常直接用皂角刺煮水喝来缓解各种疮痈之症,既简单便捷,又效果明显。中医里面则常将皂角刺和黄芪、当归、连翘、金银花、白芷、黄芩、牛蒡子等配伍使用,有较好的活血消肿、排脓生肌之效。
2、皂角刺可以祛风、止痒
皂角刺入药还有一定的祛风止痒之效,对于常见的疮癣、风疹泛红、痒痛等症,以皂角刺入药也是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中医里面就常使用皂角刺和地肤子、防风、荆芥穗、白鲜皮等药材配伍使用,既可以内服,也可以外用冲洗患处,皆有很好的祛风止痒之效。
而对于一些常见的疮癣、足癣之症,也可以使用皂角刺来入药缓解。此时可以将皂角刺和荆芥、白矾等配伍,然后在白醋内浸泡一天以上,每天用来泡脚或者冲洗患处,就可以起到疗癣止痒的效果。
不过皂角刺的辛散温通之效过于峻猛,一般情况下是不建议自己随意使用的,如果确实有需要的话,最好也要在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皂角刺作为一种我们常见的中药材,都有什么功效与作用?
本品为主刺和1~2次分枝的棘刺。主刺长圆锥形,长3~15cm或更长,直径0.3~1cm;分枝刺长1~6cm,刺端锐尖。表面紫棕色或棕褐色。体轻,质坚硬,不易折断。切片厚0.1~0.3cm,常带有尖细的刺端;木部黄白色,髓部疏松,淡红棕色;质脆,易折断。气微,味淡。详情可在供销药材通药材百科里查看。
皂角刺的功效与作用
……
皂角刺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可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已被列为抗癌中草药之一。皂角刺热水浸出物对人体子宫颈癌培养株JTC6抑制率为50%~70%,对小鼠肉瘤180也有抑制作用。皂角刺和皂角树枝水煎剂可用来治疗鼻咽癌。皂角刺还可治疗软腭乳头状癌、鼻咽癌淋巴结转移及胃癌,均取得很好的疗效。通过Ames试验和SOS着色石版图检测,皂角刺甲醇提取物具有抗诱变的作用。皂角刺醇提取物对小鼠宫颈癌U14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有关。
抗凝血作用
皂角刺水煎剂明显延长小鼠凝血时间。体外实验,皂角刺水煎剂明显抑制家兔血小板聚集,明显减轻大鼠动静脉血栓重量。同时,单次灌胃15 g/kg可明显延长家兔血浆复钙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增强血浆抗凝血酶活性;而对家兔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无明显影响,对血管舒缩功能亦无显著作用。说明皂角刺抗凝的机制是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于内源性及外源性凝血途径,抑制凝血酶形成,提高抗凝血酶活性,对抗凝血酶的作用有关。运用自拟皂刺汤(皂刺、当归、红花、川芎、山茱萸、鸡血藤、威灵仙)加减治疗各种骨质增生123例,总有效率92.7%。
其他作用
皂角刺可降低血脂;还可治疗各种病因引起的面部神经麻痹、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曾用皂角刺取嚏治癃闭,取少许皂角刺粉末吹入鼻中,患者随即出现喷嚏,数声后小便自行下遗。用大黄皂角刺汤半剂保留灌肠,半剂经胃管注入后夹管2 h,治疗至排出较多积存的烂便或在肛门排气排便后维持1~2 d,结果肛门排气恢复时间(2.4±0.9)d,肠梗阻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其他治疗组(P0.01)。皂角刺还可治疗慢性功能性便泌、乳腺增生、异位妊娠、输卵管阻塞不孕、重度痤疮等。
皂角刺治病验方
治痈疽恶毒,外发内发,欲破未破,在四肢肩背肚腹之外者,则痛极大肿,在胸膈腰胁肚腹肠胃之内者,则痛极大胀
皂荚刺飞尖一两,乳香、没药、当归、川芎、甘草各二钱,白芷、花粉、金银花各五钱。水、酒各二碗,煎一碗半。毒在上,食后服;毒在中半饱服;毒在下空心服。未成可消,已成即溃。(《医鉴初集》)
治癌瘭恶疮
皂角刺(烧存性,研)、白及少许,为末,敷之。(《仁斋直指方》)
治妇人乳痈
皂角刺(烧存性)一两,蚌粉一钱。和研,每服一钱,温酒下。(《仁斋直指方》)
治疮无头者
皂角刺(阴干烧灰),为末,每服三钱,酒调,嚼葵菜子三、五个,前药送下。(《儒门事亲》)
治痔疾,肛边痒痛不止
皂荚刺二两(烧令烟尽),臭樗皮一两(微炙),防风一两(去芦头),赤芍药一两,枳壳一两(麸炒微黄,去瓤)。上药,捣罗为末,用酽醋一斤,熬一半成膏,次下余药,和丸,如小豆大,每于食前,煎防风汤下二十丸。(《圣惠方》皂荚刺丸)
治腹内生疮在肠脏
皂角刺不拘多少,好酒一碗,煎至七分,温服。不饮酒者,水煎亦可。(《蔺氏经验方》)
治大风疠疮,体废肢损,形残貌变者
皂角刺飞尖一斤(微炒,研为极细末),赤链蛇一条(切碎,酒煮,去骨取肉,焙),胡麻仁三两,生半夏二两,真铅粉一两。俱炒燥,研为末,和皂荚刺末,一总水泛为丸,如绿豆大,晒干,入净磁瓶内。每早晚各服三钱,白汤下。(《本草汇言》)
治胎衣不下
皂角刺烧为末,每服一钱,温酒调下。(《妇人良方补遗》)
治小便淋闭
皂角刺(烧存性)、破故纸等分。为末,无灰酒服。(《圣济总录》)
治小儿重舌
皂角刺灰,入朴硝或脑子少许,漱口,掺入舌下,涎出自消。(《圣惠方》)
疗急性扁桃体炎
皂角刺3钱水煎,早晚2次分服。观察10例,1例无效(并发扁桃体周围脓肿),其余均在2~8日内治愈。大都在服药次日,体温及白细胞即下降至正常,自觉症状及扁桃体红肿减轻。
泌尿系结石
皂角刺9克,金钱草30克,海金沙20克,马蹄金、石苇、玉米须、车前草、滑石各15克,桃仁10克。水煎服,每日l剂,分3次月。13、输卵管阻塞性不孕
皂角刺9克,藤当归、路路通、鸡血藤各15克,五指毛桃根、黄花倒水莲各2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14、限局性硬皮病
皂角刺、枳壳各9克,桃仁、柴胡、牛膝各10克,赤芍、川芎各12克,穿破石15克,红花6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他。
皂角刺的副作用
皂荚有一定的负作用,因为皂角含有皂甙,如果服用剂量过大,胃肠黏膜有损伤的人服用后, 会产生毒性;特别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 先痉挛, 后麻痹, 最后因呼吸中枢麻痹而导致死亡
注意几个规则,可以避免。
皂荚不要与胆矾同用, 坐使毒性增强,
煎汤内服最大剂量不得超过6g, 如果制成丸,最好用蜂蜜和丸, 或用大枣汤送服, 以减轻毒副作用.
皂荚忌与老醋同服, 也会加速毒性。
中毒救治
早期的话,用水洗胃, 必要时导泻;病情严重者可输血、吸氧,送医院。
禁忌
皂角刺对痈疽已溃者不宜服, 孕妇、气虚者也要禁忌.
皂角刺的炮制方法
拣去杂质,用水浸泡,润透后切片,晒干。
识别真假皂角刺
市场上有以鼠李科植物酸枣树的刺冒充皂角刺,使用时注意鉴别。
真品皂角刺
完整的棘刺有多数分枝,主刺圆柱形,长5~15厘米,基部粗约8~12毫米,末端尖锐,分枝刺一般长1.5~7厘米,有时再分歧成小刺。表面棕紫色,尖部红棕色,光滑或有细皱纹;质坚硬,难折断。折断后木质部黄白色,中心为淡灰棕色而疏松的髓部。
伪品酸枣刺
又名圪针,多斜切片,表面铅灰色或黑色,皮孔圆形,棕色,中央具一纵线,茎分枝处具一对黑色托叶刺,刺细长尖锐,直或略弯曲;断面皮部极窄,木部呈木质化,髓部为灰褐色。
用皂角刺9克,水煎分早、晚两次服,对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有显著疗效,而伪品酸枣刺既与皂角刺不是同科植物,又不具备上述功效,故不可代替皂角刺使用。
皂角刺与皂荚枝皂角刺为豆科植物皂荚的干燥棘刺,常被掺入皂荚枝;皂荚枝为同种植物的干燥短枝皂角刺多为类圆柱形的段或厚片,有的可见分枝棘刺,刺端锐尖。表面光滑,紫棕色至棕褐色,尖部多显深红色,有细纵皱纹,通常无白色的皮孔。切面木部狭窄,黄白色,无明显的年轮及放射状纹理;髓部宽广,占3/5以上,淡红棕色。气微,味淡。皂荚枝表面灰褐色或深褐色,有粗皱纹,具明显外凸的灰白色皮孔,有的可见叶柄痕,不具分枝状棘刺。切面木部宽广,黄白色,有明显的年轮及放射状纹理;髓部较小 ......
上一页 全文完(共 13898 字) 展开全部内容
皂角刺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皂角刺的别名 7 来源 8 原植物形态 9 产地 10 采收与初加工 11 生药性状 12 性味归经 13 功效与主治 14 使用禁忌 15 化学成分 16 皂角刺的药典标准 16.1 品名 16.2 来源 16.3 性状 16.4 鉴别 16.5 皂角刺饮片 16.5.1 炮制 16.5.2 鉴别 16.5.3 性味与归经 16.5.4 功能与主治 16.5.5 用法与用量 16.5.6 贮藏 16.6 出处 17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皂角刺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皂角刺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皂角刺 1 拼音
zào jiǎo cì
2 英文参考
spina gleditsiae [朗道汉英字典]
spina gleditsia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皂角刺
皂角刺为中药名,出《本草衍义补遗》。为豆科植物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 的干燥棘刺[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
Spina Gleditsi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Chinese honeylocust spine(《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皂角刺的别名
天丁、皂针、皂荚刺。
天丁、皂荚刺、皂刺、皂角针、皂针[2]。
7 来源
皂角刺为豆科植物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的棘刺[2]。
皂角刺为豆科植物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 的干燥棘刺[1]。
皂角刺为豆科植物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的棘刺。
8 原植物形态
落叶乔木,棘刺圆柱形,常分支。羽状复叶互簇生,小叶6~16,卵形至长卵形,长3~8cm,宽1~2 cm,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齿。总状花序腋生及顶生,花杂性;花萼4裂;花瓣4,淡黄色;雄蕊6~8;子房沿缝线有毛。荚果扁长条状,长12~35cm,宽2~4cm,紫棕色,有时被白色蜡粉。花期5月,果期10月。
生于路旁、沟旁、宅旁。
9 产地
皂角刺主产于四川、河北、山西、河南、江苏、湖北等地[2]。
皂角刺主产于河南、江苏、湖北、广西。
10 采收与初加工
全年可用刀砍下棘刺或切片晒干。
11 生药性状
完整的棘刺常分枝,有时再分小枝,刺端锐尖,基部扁圆柱状,全长约10cm或更长,基部直径0.8~1.2cm。表面紫棕色或红棕色。体轻,质坚硬,切断面木部黄白色,髓疏松,棕色,无臭,味淡。
12 性味归经
皂角刺味辛,性温;入肝、肺、胃经[2]。
13 功效与主治
皂角刺具有消肿托毒,排脓,杀虫的功效,用于痈疽初起或脓化不溃;外治疥癣麻风。
皂角刺具有搜风,活血,消肿透脓,杀虫的功效[2]。
治痈疽肿毒初起或脓成不溃,急性扁桃体炎,产后缺乳,胎衣不下,麻风:煎服,6~9g[2]。
醋熬嫩刺,取汁,涂癣疮[2]。
14 使用禁忌
孕妇忌服皂角刺[2]。
15 化学成分
皂角刺含黄酮类、酚类、皂苷[2]。
皂角刺含皂荚皂甙BG(gleditsiasaaponin BG)、棕榈酸(palmitic acid)、硬酯酸、油酸、亚甾醇、谷甾醇、二十九碳烷(nonacosane)等。
16 皂角刺的药典标准 16.1 品名
皂角刺
Zaojiaoci
GLEDITSIAE SPINA
16.2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的干燥棘刺。全年均可采收,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
16.3 性状
本品为主刺和1~2次分枝的棘刺。主刺长圆锥形,长3~15cm或更长,直径0.3~lcm;分枝刺长1~6cm,刺端锐尖。衷面紫棕色或棕褐色。体轻,质坚硬,不易折断。切片厚0.1~0.3cm,常带有尖细的刺端;木部黄白色,髓部疏松,淡红棕色;质脆,易折断。气微,味淡。
16.4 鉴别
(1)本品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外被角质层,有时可见单细胞非腺毛。皮层为2~3列薄壁细胞,细胞中有的含棕红色物。中柱鞘纤维束断续排列成环,纤维束周围的细胞有的含草酸钙方晶,偶见簇晶,纤维束旁常有单个或2~3个相聚的石细胞,壁薄。韧皮部狭窄。形成层成环。木质部连接成环,木射线宽1~2列细胞。髓部宽广,薄壁细胞含少量淀粉粒。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10ml使溶解,加乙酸乙酯10ml振摇提取,取乙酸乙酯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皂角刺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10μl、对照药材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二氯甲烷一甲醇一浓氨试液(9:1:0.2)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16.5 皂角刺饮片 16.5.1 炮制
除去杂质;未切片者略泡,润透,切厚片,干燥。
16.5.2 鉴别
同药材。
16.5.3 性味与归经
辛,温。归肝、胃经。
16.5.4 功能与主治
消肿托毒,排脓,杀虫。用于痈疽初起或脓成不溃;外治疥癣麻风。
16.5.5 用法与用量
3~10g。外用适量,醋蒸取汁涂患处。
16.5.6 贮藏
置干燥处
16.6 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