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舞龙是用什么做成的
舞龙材料有:铁皮(或塑料片)、铁线、木板、竹或木棍 (用藤棍甩动效果更佳)、粗棉绳等材料制作而成的。
舞龙道具包含龙珠、龙头、龙身( 包括骨架及龙衣 )、龙尾暨龙旗、锣、鼓、钹等。
扎龙的工作必须分别设计、选购材质、结扎、糊面、油漆、装饰再加以组合。
龙的制作
1、龙珠的制作
1)将宽一公分铁皮(或塑料片)长为75.36公分,圈成一个直径廿四公分的铁圈。
2)在铁圈选一直径两端打孔,用粗铁丝穿过,并在两端加二公分长小管。
3)将穿过铁圈的粗铁丝向下弯成一直径为三十公分的半圆圈,剩余部份固定于长105公分的竹(木)棍上,并在竹(木)棍上油漆。
4)用宽一公分、厚约 0.一公分的竹蔑四或六条,分别穿过粗铁丝,交叉扎在铁圈上;成一个个竹圈,圈与国距离要相等,使成为一个球型。 将红布剪成弧状若干块,用树脂黏贴于龙珠骨架上,使成为一个红色圆球。
5)在龙珠两旁挂上彩带(可设计多样化),即告完成。 亦可结合现代球型塑料来制作,更为快速方便。
2、龙头的制作
1)用长三十公分、宽九公分、厚一公分的木板两块,每块中间凿一直径约三公分大小的圆孔(其中一块不要穿透);
2)另取长八公分、宽九公分、厚一公分的木板两块,四块木板钉成一长方形,再将长105公分、三公分直径之竹或木棍 (用藤棍甩动效果更佳)穿过底下木板,用树脂及铁丝、铁钉固定(务必扎紧,因为龙头活动量大,易松脱)。
用厚0.五公分塑料网,长三十公分、宽94.2公分围绕在矩形木板四周,并予固定(可用铁丝密密扎紧)。
3)用宽0.五公分的竹蔑一支,穿过塑料网弯成圆筒前方中央处结扎,隆起高度约为二十公分为龙额,竹蔑后端斜向后方,用细铁丝及树脂固定于塑料网弯成圆筒中央后方处结扎;另取两支竹蔑,扎在前述竹蔑的两旁,并用细竹蔑细铁丝横扎成头部,再用塑料网覆盖。
4)龙角(如图)可用粗铁丝,交叉扎在龙头上;龙鼻用细铁丝隆扎高为十公分,并在两侧各留一长铁丝,以为上卷之龙须。
5)用铁丝或塑料网扎成龙耳状,计两片、扎在龙头两侧,并上漆(视金龙、青龙、火龙而上色),并用金银漆装饰图案。
6)在龙头骨架上糊上白布并上漆(视金龙、青龙、火龙而上色),并用金银漆装饰图案,嘴里漆成红色水纹状,龙角和龙头为不同颜色。
7)用直径五公分小塑料圆球对剖,漆成黑色为龙的眼(亦可用手电筒),白布剪成眶比眼大些),用红布剪成眉,鼻孔用黑色布剪成。
8)用厚一公分瓦楞纸剪龙齿(尖齿上下四支、门齿上下两排、漆成白色,如图)及长三十五公分、宽十二公分瓦楞纸剪成舌形(漆成红色),分别置于龙嘴。
9)用长五0公分红色塑料绳若干条,对折系在一铁丝上,再用铁刷,刷开
成为细丝以为龙须,最后绑在龙的下颚上。 最后用透明喷漆全部喷洒一次。
3、龙身的制作
1)用长三十公分、宽九公分、厚一公分的木板两块,每块中间凿一直径约三公分大小的圆孔(其中一块不要穿透),另取长八公分、宽九公分、厚一公分的木板两块,四块木板钉成一长方形,再将长105公分、三公分直径之竹或木棍(用藤棍、甩动效果更佳),穿过底下木板,用树脂及铁丝、铁钉固定(务必扎紧,因为龙身转折跃动大,易松脱),共十二支( 多余则备用 )。
2)用厚0.五公分塑料网,长三十公分、宽94.2公分围绕在矩形木板四周,并予固定(可用铁丝密密扎紧)。将此塑料圆筒两端用胶布包扎,以免凸出部份划破龙衣。
3)扎竹(藤)圈直径为三十公分,共八十个(多余则备用)。
4)竹圈与竹圈相距三十公分(每节六个)用尼龙绳四条打结相连,扎在塑料圈上,并予以固定。
5)准备两条粗棉绳各长为三十公尺,分别穿过龙身支架上下端内部,并以固定,以为龙筋。
4、龙衣的制作
1)用宽一公尺、长二十二公尺之自布,在布宽的两边各缝起一公分,并在两边每隔三十公分处,缝上一布带(长约十五公分),做为固定龙衣之用。
2)用红布(绒)剪成三角形,缝成龙的脊背。
3)在龙衣上绘龙鳞(或刻龙鳞橡皮章、沾油墨压印)及肚纹(每隔五公分绘宽一公分红线。
4)龙衣上亦可缝圆型亮片,以增加光泽,在阳光下闪烁亮丽。
5、龙尾的制作
1)用长三十公分、宽九公分、厚一公分的木板两块,每块中间凿一直径约三公分大小的圆孔(其中一块不要穿透),另取长八公分、宽九公分、厚一公分的木板两块,四块木板钉成一长方形,再将长105公分、三公分直径之竹或木棍(用藤棍甩动效果更佳),穿过底下木板,用树脂及铁丝、铁钉固定(务必扎紧,因为龙尾活动量大,易松脱 )。
2)用厚0.五公分塑料网,长三十公分、宽94.2公分围绕在矩形木板四周,并予固定(可用铁丝密密扎紧)。
3)用宽0.八公分之竹蔑一支,扎成直径二十三公分之圆圈一个,并结扎在木板中央靠边部份,另取相同竹蔑长150公分,延着前述圆扎成尾状,并固定于木板中央靠边部份。
4)用长短不一的细竹蔑八支,扎连在尾上,再用大小不同的竹(或塑料网)圈十四个,依次扎好,使成尾型,用树脂及细铁丝确实固定,尾端卷起于右边。
5)用铁丝(或塑料网)扎成三角形龙脊并贴红布。龙尾糊上白布并上漆,再画鳞片(绘时愈靠龙尾龙鳞要愈小),即告完成。
课文,乡下人家中的鲜花龙绽图描写
乡下人家 这篇课文给我们描绘了7幅图 瓜藤攀檐图 鲜花轮绽图 雨后春笋图 群鸡觅食图 鸭群禧戏图 院落晚餐图 月夜睡梦图4979
想问一下龙长什么样??
如下图所示:
龙的雏型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萌芽,是以夏族图腾为主体虚拟的想象物。被综合进去的图腾也越来越多,之后的历朝历代,其模样都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地加减、变衍和发展,说明它在不断丰富发展。
古人把许多动物的特点都集中在一物上,渐渐构成了龙的样子,取得了一个较为一致的共识:龙是多种动物的综合体,意味着龙是万兽之首,百鳞之王。
早期龙的多元性
我国崇龙礼俗最早发现于东北西辽河一代的红山文化时期。最典型的即玉猪龙,多呈“C”型,这时的龙的形象特征是兽首蛇躯,周身蜷曲,华夏银行的行徽原型就是玉猪龙。
而后伴随着夏商周时期的国家统一,各部落文化逐渐有了相互融合的趋势,于是我们可以在现代考古发现的夏商周时期的器物中看到各种不同形状的龙。
如蟠螭及鸱吻等,蟠龙呈环绕状,在中国古代建筑中,一般盘绕在柱上的龙和装饰庄梁上、天花板上的龙均习惯性地称为蟠龙。
螭是传说中的一种没有角的龙,一般作主纹使用,盛行于战国时期,所装饰在青铜器和玉器之上,而鸱吻则装饰在殿脊的两端作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灾。
在这一段历史时期,随着文化的归流,龙的历史形态也逐渐在发生重大的转变:从多元发生的原龙走向初步综合的夔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