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艺农业网 —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

茶树桑褐刺蛾,茶树桑褐刺蛾的毒怎么办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1-07 12:18:58标签: 茶树桑褐刺蛾 当前位置:花艺农业网 > 全新视角 > 手机阅读

本文目录一览:

桑褐刺蛾的形态有哪些特征?

桑褐刺蛾的形态特征:桑褐刺蛾成虫体长17毫米左右,体褐灰色,前翅前缘近2/3处至近肩角和近臀角处各有一暗褐色弧形横线。雌蛾体色斑纹色较雄蛾的浅。卵扁椭圆形、黄色、半透明。末龄幼虫体长35毫米,黄色,背线天蓝色较宽,各节在背线前后各有1对黑斑点;亚背线各节有1对红色突起,其连线也是红色,其中后胸及第一、五、八、九腹节的突起最大。茧灰褐色,椭圆形。

请问这种黑黄相间的毛虫是什么?谢谢!!

是八角丁。

八角丁是

桑褐刺蛾是鳞翅目刺蛾科桑褐刺蛾属的一种昆虫。分布在山东、河北、陕西、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幼虫取食叶肉,仅残留表皮和叶脉。体表有毒毛,粘于身上有疼痛感,且奇痒难忍。别名活辣子,七辣子,八角(ge)儿丁,八家子。

治理措施

1、秋冬季摘虫茧,放入纱笼,网孔以刺娥成虫不能逃出为准,保护和引放寄生蜂。

2、幼虫群集为害期人工捕杀,捕杀时注意幼虫毒毛。

3、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4、幼虫发生期施药防治谢花期喷洒青虫菌,每g含100亿孢子1000倍液,如能混入0.3%茶枯或0.2%中性洗衣粉可提高防效。此外可喷白僵菌3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800-900倍液、50%敌敌畏乳油900-10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800倍液、2.5%功夫乳油2000-3000倍液。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八角丁

这是什么虫?被它咬了下,有毒吗?

茶树桑褐刺蛾,一种飞蛾的幼虫。

一般不会有什么毒,就是身上的刺蜇到手很痛,会起很大的疙瘩,过一两天就好了。

望采纳!

[皮肤被蛰后处理] 

1. 洋辣子的毒是酸性的。可以用浓肥皂水涂患处。可以重复一次。一般十分钟左右就会减轻。

2.被蜇后可找到洋辣子用手指指腹翻开其肚皮,用其体内液体涂抹患处,立时见效

桑褐刺蛾发生为害有什么特点?

桑褐刺蛾Setora postornata(Hambson),雌虫体长17.5~19.5毫米,翅展38~41毫米;雄虫体长17~18毫米,翅展30~36毫米。体褐色至深褐色,雌虫体色较浅,雄虫体色较深。雌虫触角丝状;雄虫触角单栉齿状。前翅前缘离翅基2/3处向臀角和基角各伸出1条深色弧线,前翅臀角附近有1个近三角形棕色斑。卵,扁长椭圆形,长径1.4~1.8毫米,短径0.9~1.1毫米。卵壳极薄,初产时为黄色,半透明,后渐变深。老熟幼虫体长23.3~35.1毫米,宽6.5~11.0毫米。体色黄绿,背线蓝色,每节上有黑点4个,排列近棱形。亚背线分黄色型和红色型两类:黄色型枝刺黄色;红色型枝刺紫红色。红色型幼虫背线与亚背线间镶以黄色线条,侧线黄色,每节以黑斑构成近棱形黑框,内为蓝色。中胸至第九腹节,每节于亚背线上着生枝刺1对:中胸、后胸及第一、五、八、九腹节上的枝刺特别长。蛹,卵圆形。长14~15.5毫米,宽8~10毫米。初为黄色,后渐转褐色。翅芽长达第六腹节。茧呈广椭圆形,长14~16.5毫米,灰白或灰褐色点纹(图3-26)。

图3-26 桑褐刺蛾

1.成虫 2.卵 3.幼虫 4.蛹 5.茧张培义桑褐刺蛾又名褐刺蛾。分布于河北、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广东、福建、台湾。危害香樟、苦楝、板栗、柑橘、苹果、樱桃、柿、核桃、桃、梅、李等。

据严衡元报道,在江苏、浙江一般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茧内越冬。在杭州,越冬幼虫于5月上旬开始化蛹,5月底、6月初开始羽化产卵,6月10日前后达羽化产卵盛期。6月中旬开始出现第一代幼虫,至7月下旬老熟幼虫结茧化蛹。8月上旬成虫羽化,8月中旬为羽化产卵盛期。8月下旬出现幼虫,大部分幼虫于9月底10月初老熟结茧越冬,10月中、下旬还可见个别幼虫活动。但如夏天气温过高,气候过于干燥,则有部分第一代老熟幼虫在茧内滞育。到翌年6月再羽化,出现1年1代的现象。

卵期:第一代6~10天,第二代5~8天。幼虫期:第一代35~39天,第二代危害期36~45天,在茧中越冬期达7个月。蛹期:第一代约7~10天,越冬代约20天。成虫寿命:雌虫,第一代9小时至9天。第二代4天至7天。雄虫,第一代为1天至7天;第二代3天至9天。卵常散产于叶片上,当密度大时,可2~3粒叠产。孵化率:第一代15.4%~100%,第二代10%~70.8%。

初孵幼虫能取食卵壳,每龄幼虫均能啮食蜕。4龄以前幼虫取食叶肉,留下透明表皮,以后可咬穿叶片形成孔洞或缺刻。4龄以后多沿叶缘蚕食叶片,仅残留主脉;老熟后沿树干爬下或直接坠下,然后寻找适宜的场所结茧化蛹越冬。下树时间多为0~16时,幼虫喜结茧于疏松表土层中、草丛间、树叶垃圾堆中和石砾缝中。入土深度在2厘米以内的占总数的95%,入土最深可达3.5厘米。

成虫羽化开始于16时左右,18~21时为羽化交尾高峰。越冬代成虫的羽化率仅8.25%;第一代成虫羽化率为62.08%。

成虫羽化后,一般50分钟后开始飞翔、交尾,最长86分钟才开始飞翔、交尾。成虫具强趋光性。傍晚开始扑灯,以20点前扑灯最盛,以后逐渐减少。对紫外光和白炽光有明显的趋性。曾有91对越冬代成虫均集中于19:40~22:00时交尾,其中于19:40~22:20交尾的占94.55%;交尾历时可达数小时。经交尾的雌虫第二天即开始产卵。卵绝大多数集中在19~21时产下。成虫白天在树荫、草丛中停息。产卵量:越冬代49~347粒,平均109粒;第一代4~396粒,平均158粒。成虫也可进行孤雌生殖,但卵形不正常,互相粘连,且不能正常孵化,或能孵化,但至1~2龄即死亡。

防治方法:(1)灯光诱杀,成虫发生期,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2)幼虫卵化期,喷90%敌百虫1000~15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1500倍液。

桑褐刺蛾的分布及危害有哪些?

褐刺蛾分布于河北、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广东、福建、台湾等地。以幼虫危害核桃、柿、板栗、枣、柑橘、苹果、樱桃、桃、李、杨、桑、悬铃木、银杏、葡萄等果树林木的叶片,影响树势和产量。

桑褐刺蛾有哪些危害?

桑褐刺蛾:桑褐刺蛾又称褐刺蛾,可为害一串红、木槿、梅花、紫薇、女贞、栀子、月季、三角枫、合欢、泡桐、紫藤、葡萄、杨、柳、榆、苹果、桃、银杏等多种花木及果树。以幼虫食叶为害,只取食叶肉,残留表皮和叶脉。

发生规律:褐刺蛾一年发生2~3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附近土中结茧越冬。越冬代成虫6月前后出现;成虫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卵成块产于叶背。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啃叶肉,稍大分散活动,老熟后入土结茧化蛹。

防治措施:(1)园艺管理:秋冬季筛除树干基部浅土层中的土茧并集中处理;夜间利用黑光灯或频振灯等诱杀成虫。

(2)药剂防治:在幼虫低龄阶段及时喷洒21%灭杀毙乳油2000倍液,或10%天王星乳油5000倍液,或2.5%保得乳油2000倍液,或90%巴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药剂。

上一篇夏黑葡萄产地,夏黑葡萄产地价

下一篇白蜡木图片,白蜡木和红木哪个级别高?

相关文章:

全新视角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