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艺农业网 —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

种菜用甘薯的田间管理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9-14 06:43:38标签: 侧枝 甘薯 红薯 蔬菜 追肥 当前位置:花艺农业网 > 种植技术 > 手机阅读

1、查苗、补苗:栽后5―7天检查薯秧成活情况,缺苗部位及时补栽壮苗。

2、追肥:春薯栽后30―40天甩蔓后封垄前、夏薯栽后20―25天在垄侧下方开穴追肥,每亩(N:P:K=10:7:8)复合肥30公斤,结合追肥垄间松土、中耕除草。

3、抗旱、防涝:春薯在6月中旬麦收期前后正是封垄期,容易干旱,如果中上部叶片发现萎蔫,应该及时浇水抗旱。浇水的方法是隔行顺沟灌水或喷灌,每亩用水30立方米左右。进入雨季后防止沟内积水,随时排放。

4、病虫害防治:紫色甘薯适应性较好,如果在生茬地上种植一般不会发生严重的病虫害。入秋前后容易发生食叶的各种虫害,应该及时用高效低毒的菊酯类生物性药剂防治。

5、收获:随着入秋后日照时间变短,气温降低,甘薯块根快速膨大。为了争取更高的产量,紫甘薯(除去抢先上市的以外)应尽量的适当晚收,时间推迟到国庆节前后地温13―15℃时抓紧收获,并随收随运输贮藏。 菜用甘薯的栽培 菜用甘薯一般是指生长点以下长12cm左右的鲜嫩茎叶作蔬菜用。甘薯嫩茎叶和薯块一样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膳食纤维、粗蛋白、多种矿物质以及一些特殊的营养物质。据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检测,甘薯叶与菠菜等14种蔬菜相比较,蛋白质、钙、磷、铁、胡萝卜素、维C等13项营养成分,薯叶均居首位。近年来日本国立癌症预防研究所对40多种蔬菜的抗癌成分分析和抗癌试验表明叶菜用甘薯抗癌性列首位;美国科学家发现甘薯中含有一种叫“去氢表雄酮”的活性物质,可以预防结肠癌和乳腺癌,并能延缓智力衰退和增加人体免疫力。发达国家把甘薯视为“健康食品”、“太空食品”。 

目前国内外品种有台湾的台农71,日本的关东109等。我国开展这项研究工作起步稍晚,在八十年代后期选出了叶、薯两用品种如鲁薯7号、北京553、食20等品种。九十年代,福建省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成功地选育出了全国第一个通过省级审定的叶菜专用型甘薯新品种福薯7―6。随着人们对甘薯茎叶食用价值认识的深入,以及优良叶菜用型甘薯品种的成功选育,甘薯嫩茎叶作为蔬菜食用已悄然成为时尚。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我国台湾、香港地区的蔬菜市场上,甘薯茎尖嫩叶属畅销的营养保健蔬菜,倍受青睐。香港市场每千克甘薯嫩叶、嫩梢的售价达100港元左右。近年来我省甘薯菜用嫩茎叶消费量增长迅速,年均增长幅度在230%左右,甘薯嫩茎叶已普遍进入中高档酒店,并逐渐走上百姓家的餐桌。叶菜用甘薯的应用推广面积迅速扩大。 

目前国内菜用甘薯的栽培尚属于起步阶段,南方因为雨季长、雨量大,采用高畦栽培:高15cm、1―1.2m宽的畦上栽6行菜薯、畦间25―30cm的空间作为排水和采摘作业用。每亩1.5―2.0万株,一次栽插周年生长,每亩可以生产商品菜3000kg左右,产值4000元以上。 本市自2004年试验引进结果表明:叶菜用甘薯在京郊可以种植在露地平插盖膜栽培,可以生长150―160天,采摘期120―130天,亩产2000―2500kg,在温室保护地中可以周年生长,产量达到3000―4000kg。

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1、选地选畦:菜用甘薯以收获茎叶为主、兼顾甘薯的特性,应选择肥沃的轻壤土。土壤的肥力要高,以三年内没种过甘薯的前茬(西瓜、蔬菜、玉米、小麦地为好)。根据北方的气候特点,作畦规格为15cm高、60―80cm宽,中间30cm浇水作业带。作畦前每亩2000―2500kg腐熟有机肥和0.2%辛硫磷药液混拌毒谷50kg撒施,随松土作畦翻入地下。畦面用0.015m厚地膜全畦覆盖在两侧压实。

2、栽插:薯苗栽种在畦顶,行距20cm、株距12―15cm,每亩栽种1.4―1.6万株,秧苗竖直栽或斜插栽,入土深度4―6cm,栽后用水壶点水,并盖好薄膜裂缝。

3、采摘与修枝:薯秧缓苗后立即摘心促进腋芽形成侧枝。栽后30天左右可以将新生侧枝顶12cm部分采下,包装上市。以后根据长势每7―8天采摘一次,直到初霜薯秧停止生长时为止。每次采摘要在枝条茎部留2个左右的节间,以保证再生新芽。采摘同时还要对母茎进行修理,去掉那些底部老茎滋生的畸形小芽,保证群体的通风透光和营养的集中供给。

4、追肥与管理:为保证茎叶的产量和质量,采摘2次后要进行一次浇水、追肥。追肥要用氮磷钾复合肥或专用的冲施肥10―15kg,亩浇水量25吨左右,顺采摘作业带灌入,侧面渗入畦中。浇水后进行土壤疏松,并随时拔掉畦面或中间的杂草。菜用甘薯适应性较好,生茬地上病害很少发生,如果发生食叶性害虫,应尽早应用高效低毒生物性药剂防治。

5、种薯繁殖:由于采摘茎叶的薯田,地下不能膨大块根,留种须另行栽种,留种的菜薯与普通甘薯栽培要求一致.

上一篇芥菜怎么种 芥菜种植技术

下一篇秋薯要高产早种是关键

相关文章:

种植技术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