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艺农业网 —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

以虫治虫养泥鳅,年销400万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9-17 17:59:56标签: 泥鳅 当前位置:花艺农业网 > 养殖技术 > 手机阅读

以虫治虫养泥鳅,年销400万


  看点:5年前,他放弃每年上千万元利润的工程生意,本以为在家门口发现了商机,没想到,两年时间他就陷入了一个泥鳅深渊,怎么挣扎也爬不出来。身陷绝境,有人带着不起眼的虫子,帮他改变了一切。看安徽省合肥市的何俊,与众不同的泥鳅财富。

  这里是何俊的泥鳅养殖场。晚上9点,天已经全黑,池塘里的泥鳅已经沉入池底,而此时的何俊最关心的并不是沉睡在这的几万斤的泥鳅。而是要抓紧时间找到一种比泥鳅更重要的东西。

  月光下,借着手电筒照的光亮,何俊他们仔细在几个池塘中间寻找着。

  记者:去哪啊。

  林火民:虫子,收虫子。

  记者:在那边啊。

  林火民:虫子,收虫子。

  盛夏是虫子大量出没的季节,大晚上的,何俊他们为什么要到池子里找虫子呢?而不捞泥鳅捞虫子,这是何俊这段时间每晚都要做的事,而且他已经坚持这样做了2年。

  何俊:在里面跳的那个,带一点红的颜色。

  记者:白色那个是小的。

  何俊:那是刚刚才繁殖的。

  这种虫子非常小,就算长大也很难抓住。白天分散在水中很难看到。一整天的时间也只收集到了这些。

  现场:一晚上正常的话,也只能收到一两斤。

  让我们好奇的是,这些虫子既不是用来和泥鳅套养的,也不是泥鳅的饲料,但对于何俊的泥鳅财富却至关重要。何俊小心翼翼的把收集来的虫子取出,准备给这些虫子换个新的住处。

  夜里折腾虫子,白天何俊就伺候这些泥鳅,他最开心的事,就是把这些泥鳅当作小孩一样来交流。

  现场:你这样,你把脑袋这样捂着,好像他看不见你的样子,你想抓的时候要这样抓,就很乖巧了,

  记者:它在叫,又在叫。

  何俊:叫得声音像婴儿的那个声音,有点唧溜唧溜,要吃奶的那种唧溜唧溜的声音。

  记者:有点像。

  现在,何俊一年销售泥鳅300多万尾,成为庐江县泥鳅养殖大户。5年前,何俊放弃工程生意,在家乡第一个养起了泥鳅,何俊没料到,2年时间他就陷入了一个泥鳅深渊,怎么挣扎也爬不出来。而走投无路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事发生了:有人带着不起眼的虫子,帮他改变了一切。

  采访的时候,何俊告诉记者,他经历过的意想不到的事远远不止这些。

  二十八岁时,何俊在一个建筑工地打工,一天中午,他正在看图纸,突然被一段正在切割的钢筋,飞出戳到了脑袋,何俊一下子不省人事,昏迷了5天,清醒之后,开口的第一句话让医生大吃一惊。

  何俊的妻子:呆了一个多星期,医生讲眼睛这个眼睛就没办法了。

  何俊:不就是最终一个眼睛看不见了吗。那我就心满意足了,因为我好多东西学的没有白学。那我这个记忆力还在。

  何俊的家恨不得是全村最穷的,要靠何俊一个人养活全家人。这次事故造成了何俊右眼终身失明,但何俊却很庆幸,因为钢筋再往里扎几毫米,就会伤到大脑,现在这样他还可以靠脑子赚钱。

  然而谁都没想到,2年多的时间,靠着一只眼睛,只有小学3年级文化的何俊,在看了二十九斤的图纸后,竟然学会了桥梁工程测绘和设计。

  何俊:两年多始终是背着29斤的图纸。我就拿着图纸跟实际做的去对,比如说这个钢筋在哪个位置,图纸上在什么位置,实际操作在什么位置,这样去学图纸。

  十几年的时间,凭借口碑,何俊承接了几个上亿元的桥梁工程,每年的利润上千万元,他成了百花村人眼中最有出息的人

  村民:他在家里面带了有二三十个人过去了,在外面还又招了不少人,我听人家讲规模相当大。

  村民:经济头脑很强,给我们感觉经济头脑特强。经济头脑不强,他能做到这么大吗?他的事业能做到这么好吗?

  然而一个意外突如其来,它让何俊措手不及,他放弃了每天进账几万元的生活,不顾一切的回到老家,回到了这个他离开了二十多年的小山村。

  2010年,何俊的父亲在医院检查出了肝癌。

  何俊:医生给我们说了一句话,把我说得非常非常难受,也是非常非常亏欠父亲。医生说你要是早来两个月,带着你父亲来,都还有可能做的好,他说现在来了已经太晚了。

  听到医生的这句话,何俊很自责,因为工作的关系,有时候他连年都不能和父亲一起过。

  何俊:儿女们也去忙着各自干各自的事,两位老人也就成了两个孤寡老人了。

  光顾着赚钱,却忽略了最需要自己照顾的亲人,何俊很后悔。他决定把公司全部交给弟弟,回到老家专心照顾父母。可村民们发现明明是回家照顾父母的何俊,没过多久就天天往附近的一座山上跑。采访的时候,何俊也带着记者上了山。

  何俊:野生的泥鳅,小虾,还有小石鱼这都有,靠着这个石头边,基本上就靠在这个石头边上。野生泥鳅它身上非常非常干净,透明的。

  那时,何俊年过七旬的父亲已经失忆,但何俊记得父亲最喜欢吃的就是山上河里的野生小鱼。给父亲抓了几次鱼之后,何俊发现了一件事。

  这些水流到山下,加上雨水,时间长形成了两个天然的泥坑。水看上去不怎么好,而泥坑中的鱼比山上还要多,这引起了何俊的注意,他偷偷做了一件事,不久之后,何俊就认为,他发现了一个在家门口赚钱的机会。但是他没想到,这两个泥坑会整整坑了他2年多,坑苦了何俊。

  2010年,给父亲抓鱼的何俊多了个心眼,他悄悄把两个泥坑中的水拿去做了化验。

  何俊:安徽农业大学他们也联系上了,我也取了水样过去。最后他跟我说这个水很好,要达到国家二类水的标准。

  几乎可以作为饮用水的水源,这让何俊很惊喜。闲不住的何俊,想在老家继续创业。百花村有4000多人,很多人外出打工,很少有人在家从事养殖业,何俊想从泥坑开始做当地第一个搞养殖的人,经过考察,他认为在这养泥鳅最合适。

  不光水适合搞养殖,何俊还打着另外一个如意算盘。

  何俊:前提我是搞工程的。所以我非常非常在乎人工这一块。大部分养殖户都是这样说,我们这个是这样,养殖这一块,一个人正常养殖的话,能养殖20亩。用的人工这一块非常少。

  何俊投入了30多万元把两个泥坑扩大成了200多亩的池塘,又去江苏学了半年的养殖技术,进回了2万尾的泥鳅苗。计划着让工人管理泥鳅,自己平时照顾父亲,等着收泥鳅就行了。

  何俊:我这人文化水平也不高,桥梁整体这一块多难啊,包括图纸包括预算有多难的东西,我也把它搞得很好,难道就是水产养一点泥鳅,这东西肯不会有这么难。

  2011年1月,养了6个多月的泥鳅终于可以捕捞了,当时池塘放干了水,几十个工人像这样用手扒,可半天过去了,也没扒出多少斤泥鳅,工人们都觉得奇怪,何俊也有点慌了。

  其实这一年,天天都有死的泥鳅,何俊都没当回事,但他没想到最后剩下的会这么少,而且长得也不大,根本卖不上价钱。可明明是好水,为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何俊不甘心,换了供货商进了泥鳅苗。但一年之后,泥鳅的成活率更低了,还得上了像疯子一样的怪病。

  何俊:猛然一个苗的头就冲上来,冲上来以后在上面到处乱游。好像发疯了一样,也就一两天的时间,狂躁的泥鳅就死亡了。我也付出了这么多,怎么可能这么一点点的产量。

  为了养泥鳅,何俊已经投入了100多万,百花村人都议论开了。

  村民:最厉害的说别说了,没脑子、瞎折腾。

  何俊的母亲莫翠芳:我经常在他跟前蹲,我就问他你怎么搞又死了。光这么搞,一搞就失败了一搞就失败了不是事。

  村民:这个钱我认为这个养殖业是个无底洞,只见投钱不见回钱,对吧,替他捏把汗。

  村民的议论让何俊很不是滋味,他觉得养泥鳅可比建大桥难多了。

  这时,何俊父亲的突然病情恶化,几经治疗还是离开了人世,这给了何俊更大的打击。

  何俊:非常非常大的打击,也就是我们做儿女的还是没有尽到做儿女的责任。如果我们对父母亲稍微重视一下。父亲他也不至于这么快离开了我们。

  父亲去世之后,何俊天天闷在家里。家里一直压抑的气氛让一向支持他创业的妻子也爆发了,他告诉何俊,这就是无路可走的事,再搞泥鳅日子就没法过了。

  何俊:十几岁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看好我们,说我们以后没有出路。我回来再做这个,如果做得不成功,就没法说了。我说你这样,你还给我试一年的时间。

  一年的时间能否发生奇迹呢?赔了100多万还没了面子的何俊没有想到,在500多公里的湖北,有一个和他一样身处困境的人,会帮助他从泥坑中爬出来,不但把泥鳅养成,而且改变了两个家庭的命运。

  这是在显微镜下的一种寄生虫,叫做车轮虫,别看它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却可以使泥鳅在小苗时就丧命,类似这样的寄生虫,何俊在泥鳅的鳃里发现了很多。

  何俊:我以为是池塘的水,就是蓄水池的水,往池塘里放的水要求质量很高,我没有想到是在养殖过程中这个水质要求很高。

  忽略了养殖过程中对水质的要求,导致了泥鳅的死亡。何俊要解决的就是水质这个致命的问题。

  2013年,经过多方打听,何俊听说了一个人:号称湖北黄冈水产界的武林高手,据说他可以不用药就能治好鱼的很多种病。何俊不顾一切的想找到他。

  但何俊没想到,几经周折见到这人时,对方却是浑身绑着绷带,躺在病床上。

  林火民:手臂主神经受到了感染,被切除了。所以这个地方到现在一直有点残疾。一些细致点的手工活上不那么利索。

  何俊:他当时的精神状态很差。

  林火民根本不想搭理何俊,他一直在湖北的一个镇水产站工作,那时刚刚出了一场严重的车祸,一直在家休养。

  何俊不想就这么放弃,他打听到林火民在泥鳅养殖方面做过很多实验,但是却一直没有用武之地。

  林火民:因为之前说实话我的个人理想和个人抱负一直都没得到展现,本身而言,本身心情一直都不怎么好。

  为了打动林火民,何俊承诺让林火民技术入股,并且任命他为副总,但是林火民还有一个要求就是:技术的事不许别人插手。可没过多久,员工们就发现了林火民让人不解的举动。

  林火民:他本来一家人全在上面住,我在村里住的。把他老婆赶开,然后我们一起睡了几个月。

  不光和何俊住到了一起,林火民还让员工在两个蓄水池的边上装上了这样瓦数很高,发出很强亮光的灯,而且下面还有一个像这样的袋子。

  不仅这样,林火民还不让员工喂泥鳅。负责喂食的员工们都发愁,这样下去泥鳅还不得饿死了,可何俊却悄悄发现了泥鳅的变化,特别开心。

  何俊:老林来了以后,把老林请过来等于我在天上摘个月亮下来了。

  何俊觉得林火民真是找对了。不到3个月,林火民就帮何俊解决了最头疼的问题。

  寄生虫对于泥鳅伤害很大,有这种虫子它能够把这几种的东西都抑制住了,控制住了,所以这个虫子虽然看着很小,但是起作用很大。

  支角类虫子可以控制寄生虫的数量,从而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困扰何俊两年多,让他赔进去100多万的问题,林火民用这种小虫子就解决了。这是何俊万万没想到的,这种办法也得到了专业人士的认可。

  研究所研究员张军:用以虫治虫的这种方式去压制水体当中细菌一个爆发.基本上可以说现在还没有人认识到这个一个问题。成活率会更高。这种不用药物的方式对苗后期正常生长和发育来说,是最佳最理想的。

  何俊:很舒服的。

  记者:是吗?

  何俊:你感受一下。

  记者:真的像按摩一样,它也不咬人,它就是来回的钻。

  这一年,何俊通过江苏和上海的经销商一共卖了100万元,泥鳅的亩产达到1万元,他又租200亩地,修了池塘。这事很快传遍了百花村。然而沉浸在喜悦中的何俊没有想到,这池子里的泥鳅,会在不久后给他带来麻烦,甚至还背上了骂名。

  2014年2月,每天都有一拨一拨的人到何俊这串门,但离开时,都是一脸的不高兴。

  养殖户李可权:他就说还要等几天,他说苗还没有到出塘的时间。

  记者:老是这样说

  养殖户李可权:是的。

  何俊:我不可能把苗给他,你跟我关系再好了,再是更近的人,我也不能这样做

  看到何俊靠着养泥鳅赚到了钱,村民们也想进点泥鳅苗回去养,可是何俊不肯卖,被挡回去的村民使出了更绝的招。

  何俊:他把池塘,他来个先斩后奏,他先把池塘的东西搞好了,完了到我这地方来说。

  可无论村民们怎么做,何俊就是一条都不卖给他们。而何俊没想到,几个月后,他这个回村没有几年的人,却意外高票当选为了村主任。

  村民:一致通过,把他弄上去,弄上去他谁都惊讶,怎么他上去,原来在政府一点没有干过,怎么他上去了,但是谁也惊讶,谁心里也有数,我也投他一票。

  村民:他只要干到村长以后,他心就要放大一点。盘子就要做大一点,不能只顾自己的一个小养殖场了。给他一点压力,带动我们。

  村民:当时就我们请他当村长的时候,他一个也是不愿意,当时我们也做他工作了。

  村民:他一干村长更想到把农民怎么样致富。他全票通过,农民都相信他,不相信不会全票通过。

  村民的这招并没有起到任何效果,何俊不但不让村民养,还躲在了养殖场,干脆连门都不出了。

  一般,泥鳅都喜欢钻泥,但何俊养的这种泥鳅却最不喜欢钻泥。

  何俊:跟鱼一样在水里面。

  记者:特别好捞是吗?

  何俊:特别好捞,很好捞的这种,它基本上在水里,不钻泥。

  2014年何俊更换了新品种,这种不钻泥的泥鳅是何俊去台湾引进的,这种泥鳅不但生长速度快,而且容易捕捞。但是有个问题,就是养殖规模大时,不能保证种鳅每次都及时到货。

  何俊:到他那边去跟他商量,今天能给点给我,明天能帮我安排多少种鳅,就整个呆在台湾那边,最多的一天只能给我们发80斤种鳅。

  为了摆脱种鳅的限制,何俊和和老林自己研究这种泥鳅的育苗,但成活率一直不稳定。直到2015年3月,他们觉得技术逐渐成熟了,才放心让少部分农户跟他一起养泥鳅试试,并且提供跟踪服务。

  养殖户李可权:这个没有一定的。养的不怎么好的(每亩)赚个五六千,养的好赚个七八千块钱。

  安徽省泥鳅经销商马鲜康:发到上海,还有合肥本地还有连云港。旺季(每天)一般在五千斤左右。现在都有好多家推出泥鳅火锅这一块,专门做泥鳅,还有的出口到韩国和日本。

  何俊通过经销商把他和农户的泥鳅一起销售出去,2014年何俊自己的销售额达到了390多万。

  百花村的4000多户村民,很多年轻人在外务工,以前曾带着大伙一起出去做工程的何俊,现在,希望把更成熟的养殖技术教给大伙,带领更多的人回乡创业。

上一篇田螺的日常养殖管理技术

下一篇泥鳅养殖环境营造

养殖技术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