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艺农业网 —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

对虾聚缩虫病的防治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9-16 12:46:16标签: 对虾 当前位置:花艺农业网 > 养殖技术 > 手机阅读

聚缩虫病是水产养殖虾、鱼、蟹和鳖等育苗生产中常见的、危害较大的疾病之一,它感染速度快,几天之内便可使幼苗绝大部分感染,如不及时防治,甚至会引起感染细菌病,继而发生死亡[1]。水产养殖中所见到的聚缩虫病,最常见的病原是树状聚缩虫(Zoothamniumarbuscula),是栖居在海水中的纤毛虫类的一种,分类上属于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缘毛目(Peritricha),钟形虫科(Vorticellidae),聚缩虫属(Zoothamnium)。因此聚缩虫成为了进出口贸易中的一个检疫项目,进出口贸易货物卤虫卵以检疫聚缩虫为主,这是因为卤虫卵是聚缩虫的中间宿主。卤虫(Artemia salina S.)俗称盐水丰年虫或丰年虫,属小型低等甲壳动物,分类学上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无甲目,盐水丰年虫科,卤虫为典型超盐水生物。是鱼、虾、蟹和甲壳类动物幼体的优质饵料,广泛应用于水生动物人工育苗。新疆博州塞里木湖引进俄罗斯高白鲑和凹目白鲑冷水鱼,孵化以卤虫卵作饵料进行人工育苗就是例证。

阿拉山口口岸近年来大量进口来自中亚五国的卤虫卵原料,每年约250吨。本口岸地区艾比湖卤虫卵生产量居新疆之首,年产量约300吨。卤虫卵俗称软黄金,每吨加工精品约30万元左右。

对虾的聚缩虫病是对虾中常见的、危害较大的虾病,它感染速度快,几天之内便可使池中的对虾绝大部分感染,如不及时防治,甚至会引起感染细菌病,继而发生死亡。

一、病原体

对虾聚缩虫病的病原体常见种是树状聚缩虫,属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缘毛目、钟虫科。聚缩虫寄附于对虾的体表和鳃等。

二、发病过程及症状

对虾寄生聚缩虫后,体表似覆盖一层絮状白色或浅黄色毛,消瘦,活动减弱,或在池中不动或在水中缓慢游动,趋光性差,极易沉入水底。聚缩虫群体较大,常附着在对虾的头甲及腹部、鳃部,呈粘滑的絮状附着物肉眼可见。严重影响对虾的呼吸、活动和摄食,患病的对虾不排粪、不摄食、生长停滞,不蜕皮,并陆续发生死亡。镜检可看到虾鳃和体表有大量聚缩虫附着。病虾在池水溶氧量不足时死亡。

三、发病原因

该病主要由聚缩虫大量附着在虾鳃和体表所致,聚缩虫喜生活在有机质较多、盐度较低的水体中。因此,池中的有机物既为聚缩虫提供了食料又提供了附着基。聚缩虫是通过端纤毛轮的自由游泳体在水中传播的,静水容易使端纤毛幼虫易寄生在附着基上。当池中有机物的含量则越来越多,聚缩虫在这种环境下就会迅速繁殖。严重时可使对虾幼体聚缩虫的感染率达到85%。

尤其是附着在鳃部的聚缩虫危害更大,它阻塞了鳃丝之间水流,破坏鳃的呼吸功能,导致虾病发生。聚缩虫在pH值低于7、水中有机物含量过高的虾池中,较大量繁殖。

四、防治措施

在对虾养殖过程中,控制聚缩虫病的发生和流行,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其措施有:

1、改善pH值,保持良好的水质;

2、可用高锰酸钾10×10-6全池泼洒,药浴4小时换水,可杀死全部聚缩虫,用7×10-6—9×10-6药浴1天,4小时后可杀死绝大部分聚缩虫,但施药时应避开对虾蜕壳期;

3、经常采用益水宝(即由枯草芽孢杆菌及硝化细菌等组成的复合菌)全池泼洒虾池,其基本用量为0.4ppm,可有效降低虾池COD,分解虾池有机碎屑,消灭聚缩虫赖以生存的空间基础。

4、采用二溴海因复合消毒剂进行全池泼洒(通常在应用益水宝2-3天后),其基本用量为0.3ppm,二溴海因复合消毒剂在工业循环水方面,经常用于杀藻,因此当其被用于富营养化的水体后,不仅可以杀灭水体致病菌,防治继发性感染,同时还可有效杀灭藻类,提高透明度,降低聚缩虫类繁殖速度。

5、用茶子饼20×10-6—25×10-6全池泼洒,促使对虾蜕壳。由于茶子饼不能杀死聚缩虫。故对虾蜕壳后应大量换水;

6、全池泼洒虾蟹纤虫净,其用量为0.8-1.0ppm,间隔7天左右,重复泼洒1次即可。

7、用新洁尔灭0.5×10-6—1×10-6与高锰酸钾5×10-6—10×10-6混合使用,对池虾进行药浴,2.5-3小时内可基本杀死聚缩虫。

当将以上方法有机地配合起来应用,即可有效控制对虾聚缩虫病的发生及发展。

参考阅读:小龙虾五种病害防治技术

上一篇黄鳝损苗七个原因分析

下一篇南美白对虾养成期,虾池氨氮控制五法,检测数据说话不能靠经验

养殖技术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