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艺农业网 —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

2020年泥鳅养殖还有前景吗?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9-16 07:57:21标签: 泥鳅 当前位置:花艺农业网 > 养殖技术 > 手机阅读

泥鳅是杂食性小型淡水鱼类,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半岛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在我国除青藏高原外各地的河川、沟渠、水田、池塘、湖泊及水库等天然水域中均有分布,尤其在长江流域和珠江中下游地区,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泥鳅的养殖前景吧!

2020年泥鳅养殖还有前景吗?

一,泥鳅的养殖前景

目前人工养殖的泥鳅中,出口量占总产量的20~40%。由于泥鳅的出口主要集中在韩国和日本,且多停留在活泥鳅出口,所以也有人担心随着泥鳅出口市场的日益饱和而且出现泥鳅价格下滑的情况,从而影响到泥鳅的养殖效益。事实上,随着我们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饮食的需求将越来越迫切,泥鳅的营养价值是得到认可的,这样泥鳅的市场的消费市场也将会逐步提升。如果泥鳅养殖能够借鉴一些常规鱼的品牌经营模式,与一些大型的餐饮企业进行联合推广,并在泥鳅深加工方面进行配套开发,相信泥鳅养殖一定可以获得可持续的经济效益。

二,泥鳅的养殖效益

根据养殖实践,泥鳅亩产量约1000~2000斤,当前泥鳅市场价16.5元/斤左右,据此测算泥鳅养殖每亩产值可达3万元,剔除苗种、饲料、流转土地租金、池塘建设和人工投入等生产成本,每亩毛利1.5万元,而且销量没有问题,市场呈供不应求态势。泥鳅养殖模式目前主要有稻田养殖、池塘围网养殖等。

三,泥鳅的养殖优势

1、泥鳅能够利用皮肤、肠道进行呼吸。这一点使泥鳅能够非常耐低氧,可以实现高密度养殖的模式,不会出现一般鱼类的缺氧泛塘的现象。

2、泥鳅的食性杂,饲料也比较容易解决。玉米、小麦、稻谷等粮食以及米糠、豆渣等下脚料都可以做为泥鳅的饲料。

3、泥鳅的繁殖能力强,1条雌性泥鳅1年可以产卵3000粒左右,而且在春、夏、秋三季都可以开展繁殖。泥鳅的人工繁殖技术比较简便,能够比较容易获得大量的泥鳅小苗,人工大量繁殖生产泥鳅苗种的成本也不高。

4、泥鳅的生长速度较快,一般春季繁殖生产的泥鳅小苗,到冬季就可以达到较大的上市规格。

四,泥鳅的品种主要有哪些?

1,真泥鳅

一般称泥鳅。体为长圆柱形,尾部侧扁,口下位,呈马蹄形。口须5对,上颌3对,较大,下颌2对,一大一小。尾鳍圆形,鳞片细小,埋于皮下。体背及背侧灰黑色,并有黑色小斑点。体侧下半部白色或浅黄色,尾柄基部上方有一黑色大斑。体表粘液较多,头部尖,吻部向前突出,眼和口较小。

2,大鳞副泥鳅

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体。体形酷似泥鳅。须5对。眼被皮膜覆盖。无眼下刺。鳞片大,埋于皮下。尾柄处皮褶棱发达,与尾鳍相连。尾柄长与高约相等。尾鳍圆形。肛门近臀鳍起点。

3,中华沙鳅

分布于长江中、上游。又称钢鳅。吻长而尖。须3对。颐下具1对钮状突起。眼下刺分叉,末端超过眼后缘。颊部无鳞。肛门靠近臀鳍起点。尾柄较低。栖居于砂石底河段的缓水区,常在底层活动。

五,泥鳅稻田养殖技术

泥鳅是一种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适应性强的水产经济动物,颇受广大消费者所喜爱。泥鳅养殖业已逐渐兴起,但利用稻田养殖泥鳅的尚不多见。

1,稻田的选择

应选择水源条件好、土质疏松肥沃、保水保肥性能强、便于管理的稻田。同时要加高加固田埂,泥鳅种苗放养前要施足有机肥,并用生石灰对稻田进行全面消毒。

2,苗时间和放养密度

稻田插秧后即可开始放养,每亩放养泥鳅亲体10千克,在不投饵的情况下,每亩可产泥鳅75千克左右。应注意:养殖泥鳅的稻田不宜同时混养其他鱼类。

3,田间管理

放养泥鳅的稻田,要做到专人负责管理,给水稻治虫时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可按常规用药量施用,应做到喷施农药时采用灌深水,喷嘴朝上的施药方法。由于泥鳅栖息于泥中,一般来说,养殖泥鳅的稻田采取上述方法施用农药、化肥比稻田养殖其他鱼要安全得多,但必须禁止使用毒杀芬、呋喃丹以及生石灰、茶子饼等。高温季节,田内适当加灌深水,调节水温,避免泥鳅烫死。平时,要经常检查修复拦鱼设施和及时堵漏洞,严防家禽下田吞食泥鳅。

4,收获方法

泥鳅因潜伏于泥中生活,捕捞难度大。但根据泥鳅在不同季节的生活习性特点,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收获:冬季在田里泥层较深处事先堆放数堆猪、牛粪作堆肥,引诱泥鳅集中于粪堆内进行多次捕捞;春季将进出水口打开装上竹篓,泥鳅自然会随水进入其中;秋季将田里水全部排干重晒,晒至田面硬皮为度,然后灌入一层薄水,待泥鳅大量从泥中出来后进行网捕。

六,泥鳅自然繁殖和半自然繁殖

1,完全自然繁殖

完全自然繁殖又叫诱集繁殖,是利用泥鳅的自然资源,人工诱集其产卵群体并获得受精卵的方法。采用此法时,首先在产卵季节,利用泥鳅的产卵习性,即喜在岸边的水草丛中产卵,相应地选择环境僻静的水草区,先在浅水处投施2筐草木灰,然后在诱产区施0.6一0.8千克的猪、牛、羊等畜粪水,这样能诱集大量泥鳅到此区域的水草丛中产卵繁殖,但应对此自然区域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以防青蛙等敌害侵入,影响繁殖效果。也可利用人工鱼巢收集自然水域中的受精卵,移到特定的容器中孵化,这样可提高孵化率。

2,半自然繁殖

半自然繁殖是在人工条件下,让成熟的泥鳅自行交配产卵的方法。此法需要建造产卵池和孵化设施,繁殖之前,产卵池与孵化设备都要消好毒备用。亲鳅的雌雄配比:如雄鳅个体较大,按1:1.5或1:2,若雄鳅体长仅10厘米左右,则雌雄比可调整为1:3一4,增加雄鳅的数量。每平方米可放7一10组。为保证正常繁殖,水温宜稳定在18℃以上时进行,在北方大概要到每年的5月中旬,长江两岸水域在每年的4月下旬,南方在每年的3月底、4月上旬就可以进行。将鱼巢绑扎在竹竿上,悬吊在产卵池的中间或四角,使之浸没在水面下。另外,因泥鳅卵黏性差,因此要注意检查和清洗沉积在鱼巢上的污物,以免影响受精卵的黏附效果。 泥鳅一般在晴天的早晨产卵,上午10时左右产卵结束。当产卵基本结束后,就立即将粘有卵粒的鱼巢移到孵化池或其他孵化设施中进行孵化,并更换和补充新鱼巢放到产卵池中,以收集尚未产卵的亲鳅的卵。最后一批泥鳅产卵后,可以就在产卵池内进行孵化,但一定要将产卵池内的亲鳅全部捕出,以防亲鳅吞食鱼巢上的卵粒,影响出苗率。

上一篇养殖一亩金蝉要多少斤呢?

下一篇田螺养殖管理技术技巧

养殖技术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