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艺农业网 —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

养鸭技术与鸭病的防治有哪些?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9-15 23:15:41标签: 鸭子 当前位置:花艺农业网 > 养殖技术 > 手机阅读

在养鸭业中,根据生产用途可以分为肉用和蛋用两种,而不同生产用途的鸭品种所采取的饲养管理措施也略有不同,所以在养殖中大家应注意这些养殖技术要点,加以区别,从而让蛋鸭与肉鸭获得最适宜的饲养管理,具体的蛋鸭和肉鸭的养殖技术要点如下:

养鸭技术与鸭病的防治有哪些?

一、鸭品种的选择

鸭的品种很多,按生产用途可分肉用和蛋用两种。

1、肉用品种

(1)“北京鸭”,在较好的饲养管理下,50-60日龄体重达2.5公斤左右,经填肥后体重可达3公斤。

(2)“澳洲狄高鸭”生长发育快,饲养8周体重可在3.5公斤。

(3)英国“樱桃谷鸭”饲养7周达3公斤以上。

(4)“番鸭”,原产于南美洲,番鸭生长较慢。10周龄体重可达公鸭3.5公斤,母鸭2公斤。公番鸭与母家鸭杂交产生第一代杂种,通称“半番鸭”,生长快,体型大,肉质好,生活力强但无繁殖能力。

2、蛋用品种

(1)“绍鸭”,原产浙江省,体型较小,年产量250-300枚;

(2)“金定鸭”,产于福建龙海。产蛋率高,年产量为260-300枚。

(3)麻鸭,我国各地方品种的一个总称,象麻雀的羽毛,分布广,数量多,广东的中山麻鸭,年产蛋240枚左右;引进的“卡儿康贝尔鸭”,产蛋量也高。

二、鸭舍的建造

能否为鸭子建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对鸭子的生长有着很大的影响。首先,养鸭就要选址建鸭舍,鸭舍是鸭生活、休息和产蛋的场所,场地的好坏及鸭舍的安排合理与否,关系到鸭生产性能是否能够充分发挥,同时也关系到饲养管理工作以及经济效益。因此,场址的选择要根据鸭场的性质、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权衡而定。通常情况下,场址的选择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鸭场定位。鸭场的位置很重要,一定要选择好位置。这是因为肉、蛋鸭场的主要任务是为城乡居民提供新鲜的商品鸭肉、鸭蛋,因此,既要考虑服务方便,又要注意城镇环境卫生,还要考虑场内鸭群的卫生防疫。场址宜选在近郊,一般以距城镇10-20公里为宜,种鸭场可离城镇远一些。

2.水源充足,水质良好。鸭舍的建设首先要考虑到水源,一般应建在河流、沟渠、水塘和湖泊的边上,水面尽量宽阔,水深1米左右。水源以缓慢流动的活水为宜。水源应无污染,鸭场附近无畜禽加工厂、化工厂及农药厂等污染源,离居民点也不能太近,尽可能建在工厂和城镇的上游。大型鸭场最好能自建深井,以保证用水的质量。水质必须抽样检查,每100毫升水中的大肠菌群不能超过5000个。

3.地势高燥,排水性好。鸭虽然可在水中生活,但舍内应保持干燥,不能潮湿,更不能被水淹。因此,鸭舍场地应稍高些,略向水面段倾斜,至少要有5°-10°小坡度,以利排水。在山区建场,不宜建在昼夜温差太大的山顶,或通风不良和潮湿的山谷深洼地带,应选择在半山腰处建场。山腰坡度不宜太陡,也不能崎岖不平;低洼潮湿处易助长病原微生物的孳生繁殖,鸭群容易发病。

4.房舍朝南或东南。场址位于河、渠水源的北坡,坡度朝南或东南,水上运动场和室外运动场在南边,舍门也朝南或东南开。这种朝向,冬季采光面积大,有利于保暖,夏季通风好,又不受太阳直晒,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有利于提高生产性能。

三、不同阶段鸭的饲养管理

一)雏鸭饲养管理

1、 育雏条件:(1)温度:育雏温度合适而平稳是提高雏鸭成活率的关键。一般要求夜间温度高于白天1-20c,有利于鸭的休息,忌忽高忽低。

(2)湿度:育雏前期,室内温度较高,水份蒸发快,此时相对湿度要高些。若湿度过低则脚趾干瘪,精神不振,影响健康和生长,我国南方一般都能达到要求。

(3)饲养密度:密度过大,不仅影响健康和生长、发育,也易造成疾病的传播;密度过小,不易保温,圈舍利用率低。密度应随日龄及季节变化而改变。

(4)光照:太阳光能提高鸭的体表温度,增强血液循环,促进骨骼生长,并能增进食欲,刺激消化系统,有助于新陈代谢,若自然光照不足,可用人工光照弥补。

2、雏鸭管理要点:

(1)饮水开食:培育雏鸭要掌握“早饮水、早开食、先饮水、后开食”的原则,保证其出壳后24小时就可喂肉小鸭科,若是蛋鸭则喂饲蛋小鸭料(最好向有完善的技术咨询和售后服务系统的饲料公司购买。)

(2)喂食次数:少喂多餐,逐渐过渡到定餐,3日龄之前每隔2小时喂一次,晚上二次,逐渐减少到21日龄每日三次。

(3)洗浴运动:育雏期内进行洗浴和运动,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质,促进发育。雏鸭的尾脂腺不发达,初期洗浴的时间短,水要浅。周龄开始每天在浅水中洗浴5-8分钟,2周龄则可洗浴15-20分钟,以后逐渐延长。

(4)分群管理:不同日龄不同批次的小鸭不能同群饲养,须按鸭的体质和发育情况进行分群,1周龄400-500只/群;2周龄250-300只/群;3周龄150-200只/群。

(5)断啄:为防止鸭群啄癖的发生,可在2-3周龄时断喙。用切啄器在鸭上啄嘴的中部切。为防止断缘出血,在切啄前后两天可在饮料中加维生素k。

二)肉用仔鸭饲养管理

3-7周龄的鸭称为中雏(或仔鸭),此阶段是鸭生长发育迅速的时期,对营养需求高,食欲旺盛,采食量大,对外介环境的适应性强。

1、饮料与投喂量:用3-5天过渡期,饲料从小鸭料过渡到中鸭料,若是半番本地土杂鸭类,也可用中鸭料,按喂量以自由采食所能消耗的饲料量为宜。

2、保持圈内清洁干燥:仔鸭易管理,要求圈舍条件比较简易,只要防风,防雨设备即可,但圈舍一定要保持清洁干燥,夏天搭荫棚。

3、密度适当:随日龄增大,不断调整密度,使圈内经常保持空气新鲜。

4、洗浴:为促进新陈代谢与鸭体肌肉、羽毛的生长,每天定时洗浴,但时间不可过长、尤其后期,以免散热过多,影响经济效益。

三)蛋鸭育成期饲养管理

蛋鸭自5周龄至16周龄称育成期。这时期特点:①生长发育迅速,活动能力很强,会吃会睡,需要给予管理丰富的饲料。②神经敏感,合群性很强,可塑性很强,适于调教和培养良好的生活规律。

1、饲料:利用3-5天把鸭料从蛋小鸭料过渡到蛋育成鸭料。

2、运动:适当加强运动,促进骨骼和肌肉发育,防止过肥,每天定时在舍内转圈运动。

3、接触:多与鸭群接触,提高鸭子胆量,防止惊群。

4、限饲:限饲以控制体重,避免过早开产,使开产日龄整齐,生蛋大,产蛋高峰持续时间长,降低产蛋期发病率与死亡率。但限饲不等于喂玉米,有限量、限质、限时三种方法,即限制采食量,控制饲料营养浓度,控制饲喂次数或采食时间。

5、光照:不用强光照明,要求每天标准光照时间稳定在8-10小时,在开产前不宜增加。

四)产蛋鸭饲养管理

从产蛋开始直到被淘汰称产蛋鸭,一般蛋用型麻鸭利用期约350天,为第一个产蛋年。也有经换羽休整后,再利用第二年、第三年,但其生产性能逐年下降,尤其是受精率、孵化率降低及蛋壳变薄。

1、饲料与饲喂量:产蛋前期应尽快把产蛋推向高峰,在营养方面应根据自然环境,饲养规模选择饲料类型。山区小型产蛋鸭选用适合山地蛋鸭早熟、蛋粒小、产蛋率高的全价蛋鸭料。沿海高产大型产蛋鸭选用适合与之特点相应的全价蛋鸭料。购料或自配饲料时应注意选择,以满足鸭的营养需要并保持健壮体格,饲喂量以自由采食量为宜。

2、光照:进入产蛋期的光照原则是:只宜逐渐延长直至达到每昼夜光照16小时,不能缩短,不可忽照忽停,忽早忽晚;光照强度不可时强时弱,只许渐强,直至每平方米8勒克斯(2瓦/米2)。操作规程要保持规定,避免引起应激反应。

3、温度:最适宜温度为13-200c。鸭没有汗腺散热,温度过高,采食量减少,生理机能受到干扰,蛋重减轻,蛋白变稀,蛋壳变薄,产蛋率下降。气温在50c以下时要保温升温,超过300c时要防暑降温。

4、不同季节管理要点:春季重点防霉、通气。敞开门窗,充分通风,勤换垫草,保持舍内干燥,疏通水沟,运动场不可积污水,严防饲料的发霉变质,定期消毒鸭舍。夏季防暑降温,敞开门窗,装上排风扇,搭架遮棚。适当疏散鸭群,缩小饲养密度。秋季补充人工光照使每日光照时间不少于16小时,强度以5-8勒克斯为宜(1.25-2瓦/米2)。冬季重点是防寒保温和保持一定的光照时间,提高单位面积饲养密度达8-9只/米2,关好门窗,防止贼风。

四、高效养鸭技术要点

鸭子的生活习性是昼夜交替变化的。受此影响,鸭的某些习性也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昼夜变化规律。如能顺应鸭子的这种变化规律,实行规律化、科学化饲养,则可以饲养管理好鸭群,降低饲养成本,有效提高蛋鸭的产蛋率和肉鸭的增重速度,从而提高饲养效益。

一)鸭采食的昼夜变化规律

在自然光照下,鸭群一昼夜内有3个采食高潮,分别在早晨、中午和晚上。据此,在饲养管理上应做到:

1、加强早饲

鸭群在黎明食欲特别旺盛,此时喂饱、喂好可使蛋鸭多产蛋,肉鸭长膘增重快。

2、定时放牧

放牧应在鸭子早、中、晚3次采食高潮时进行,其它时间让鸭群休息或将其赶入水中,劳逸结合。如需饮水给药或拌饲给药,最好安排在鸭子采食高峰时进行。

二)鸭产蛋的昼夜变化规律

正常情况下,蛋鸭产蛋主要集中在午夜以后到黎明之前这段时间,通常不在白天产蛋。因此,要提高鸭的产蛋率应做到:

1、晚上10时准时关灯,停止照明,以保证蛋鸭在次日1~4时的安静环境中产蛋。

2、如发现鸭子产蛋普遍晚于5时,并且蛋头较小,说明其日粮中精料不足,要及时按标准增加精料。

3、如果鸭子在白天产蛋,则多是因饲料单一、营养不足,早上放牧过早或鸭舍内温度高、湿度大等恶劣环境所致。应有针对性地改善其饲养管理条件,并暂时推迟鸭子每天早上放牧时间(8时)。

三)鸭交配的昼夜变化规律

通常情况下,种鸭交配一般都选择早晨或傍晚广阔的水面进行。因此,要在种鸭早上或晚上的交配高峰期,应将其赶到较深的水域,以提高种鸭的受精率。

四)酉时病的昼夜变化规律

酉时病是因鸭子于每天下午酉时(17~19时)发病而得名。该病发作时鸭子剧烈骚动、快速聚堆,导致部分弱鸭被践踏致死,死亡率常达20%左右。此病是由于运输等应激所致。所以,应尽量减少鸭子远距离运输前后的各种应激。鸭子运后数日内,于每天酉时前1~2小时在日粮中添加抗应激药物,以便及时制止酉时病发生。

五)免疫应答的昼夜变化规律

据实践测定,家禽对免疫制剂(疫苗、菌苗等)敏感性的强弱是呈昼夜周期性变化的,白天敏感性差,免疫应答迟钝;夜间接近凌晨时,肾上腺素分泌最多,免疫应答最敏感。所以家禽(包括鸭、鹅、鸡)的免疫工作在凌晨时进行效果最好。其具体的好处有两点:

1、家禽夜间停止活动,容易捕捉,应激反应小。

2、在家禽免疫应答佳期(每天凌晨)时进行接种,可使其更快、更好地产生免疫力。

常见鸭病防治技术有哪些?

1、鸭瘟

鸭瘟又叫鸭病毒性肠炎,是鸭、鹅、天鹅、雁等水禽的一种急性、高度死亡率的传染病,各种年龄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是危害养鸭业最为严重的一种传染病,所以都把鸭瘟视为养鸭业的大敌。鸭瘟的发生主要是购入病鸭或病鸭群中带毒的鸭,其排出病毒传染健康鸭群,或者是由于健康鸭群与病鸭群同群放牧,经感染的水源与食物而传染。亦可能是由于使用被病鸭排泄物如粪便污染的用具,运输工具。鸭子食入或饮入被污染的饲料或饮水经口感染,也可能经呼吸道吸入污染的空气感染发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夏之交和秋季养鸭相运销旺季时易流行。潜伏期一般为2~4天,病初体温急剧升高到43℃以上,这时病鸭表现精神不佳,头颈缩起,食欲减少或停食,但想喝水,喜卧不愿走动。病鸭不愿游水,漂浮水而并挣扎回岸。流泪、眼周围羽毛沾湿,甚至有脓性分泌物将眼睑粘连。鼻腔亦有分泌物,部分鸭头颈部肿大,俗称"人头瘟"。 病鸭下痢,呈绿色或灰白色稀粪。病后期体温下降,精神极度不好,一般病程为2-5天,慢性病例可拖至l周以上,消瘦,生长发育不良,体重轻飘。病死鸭腔咽喉头周围可能有坏死灶,食道内有条纹状的溃疡,在泄殖腔粘漠(即肛门内侧)有出血或溃疡,小肠有出血环。此外,肝脏徽肿胀,瘀血和出血斑点,心脏有出血点等。

防治办法:对受鸭瘟威胁的鸭群,可注射鸭瘟弱毒苗,疫苗对20日龄的小鸭安全有效,免疫期可达6个月,成年鸭注射疫苗后,免疫期可达1年,免疫的母鸭可以通过蛋将抗体传给雏鸭,雏鸭到13日龄时,抗体大多消失,即无免疫力。雏鸭1日龄时注射疫苗,免疫期最多1个月。 7日龄,鸡胚亿弱毒苗,0.2~0.5ml/羽肉注射。7天后可产生抗体,并保护肉鸭至上市。

2、鸭病毒性肝炎

鸭病毒性肝炎是小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是发展养鸭业的大敌。本病毒对环境因素抵抗力强,鸭场一旦污染,难以彻底消除,鸭场空很长时间后,病毒仍可存活。雏鸭初发病时发现精神萎靡、缩脖、翅下垂、不爱活动、行动发呆,常跟不上群、蹲卧、眼半闭、不爱吃食或不食。发病半天到到一天发生全身性抽风,病鸭多侧卧,头向后背,故有"背脖病"之称。两脚痉挛性地反复蹬踏,有时在地上旋转。-般病鸭出现抽风后十几分钟即死亡。有的可持续5小时左右才死亡。病鸭的嘴和爪尖呈暗紫色,少数病鸭死前排黄白色或绿色稀粪。也有的雏鸭死广之快是惊人的,一背脖,蹬腿就死了。看不到明显的症状。

防治办法:雏鸭1~3日龄,鸡胚化弱毒苗,0.5ml/只,颈皮下注射,2天后产生抗体,5天达到高水平。

3、鸭霍乱

又叫“摇头瘟”。主要侵害14~42日龄的雏鸭。病鸭常表现口鼻中流出粘液,张口呼吸,常常摇头,拉白色恶臭稀粪,病鸭瘫痪。

防治办法:①预防。控制饲养密度,注意环境卫生,定期打防疫针。鸭霍乱的疫苗为禽巴氏杆菌苗,如731弱毒菌苗,接种2日龄以上的鸭群,免疫期达三个半月。禽霍乱氢氧化铝胶苗,用以2月龄以上的鸭群。每只鸭肌肉注射2ml,间隔10天再注射一次,免疫期3个月。禽霍乱油乳剂灭活苗,用于2个月全以上的鸭群,每只鸭皮下注射1ml。免疫期为6个月,也有报道用鸭巴氏杆菌A制成的疫苗,每只鸭肌肉注射2ml,可产生4~5个月的免疫力。②治疗。抗病1号注射液肌肉注射,按0.2~0.3毫升/公斤体重,每日两次,2~3天为一疗程。饮用时,每毫升药液加水500毫升。

4、禽副伤寒

多发生于10~12日龄幼禽。雏鸡拉稀、流泪、头部肿胀,雏鸭可出现神经性痉挛、倒地、头向后仰、很快死亡,故又称“猝倒病”,雏鹅常呈现跛行、关节炎、关节肿胀、疼痛。

防治办法:①预防。严格消毒育雏舍,淘汰带菌禽,种蛋在孵化前应用福尔马林蒸气消毒;②治疗。用抗病1号或金霉素治疗,有一定效果。

5、球虫病

雏鸭患该病死亡率较高,对小鸭的危害较大。主要症状是先拉稀,后血便。预防方法:保持环境卫生;雏鸭的饮水要清洁,防治球虫卵囊从口入;鸭舍要保持干燥清洁。

治疗方法:一旦发病,应及时用药。

(1)将磺胺六甲基嘧啶按0.01%用量混入饲料中喂,连用3~5日;

(2)在饲料中加入0.02%复方新诺明饲喂,连喂3~5天;

(3)饲料中加入0.01%球虫灵,连喂3~5日。

6、雏鸭下痢

病因复杂,多种疾病均可引起此症状,要注意诊断,对症治疗。一般疗法,饲料中混入0.03%-0.04%土霉素或痢特灵。

7、曲霉菌病

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喘气,有时发生特殊的“沙哑声”。该病多发生于多雨潮湿地区,死亡率高。防治方法:注意防潮,保持鸭舍干燥,不可用发霉的垫草和饲料。

治疗方法:此病无特殊药物,可用土霉素拌入饲料喂服,每天2次,每只鸭用5毫升、连用3天;或用灰黄霉素,每只鸭500毫克,每天两次,连服3日。

8、鸭传染性浆膜炎

又叫鸭疫巴氏杆菌病,是由鸭里墨氏杆菌侵害小鸭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疾病。1~8周龄的鸭都易感,但尤以2~3周龄的小鸭最易感,一周龄以内及7周龄以上的鸭极少发病。本病在感染群中发病率极高,有时可达90%以上。死亡5~80%不等。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低温阴雨、潮湿寒冷季节严重。最急性病例看不到任何明显症状突然死亡。急性病例主要表现为嗜睡、缩颈或嘴抵地、脚软、不愿走动。眼有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常使眼周围羽毛脱落而形成“眼圈”。鼻孔有黏性分泌物,干枯后堵塞鼻孔。小鸭常见咳嗽,打喷嚏,拉黄绿色或黄白色稀粪。死时呈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亚急性及慢性病例神经症状更为明显。

治疗方法:常用治疗药物有:①氯霉素或土霉素0.05%混入饲料中连喂3~5天。②青霉素、链霉素各3000~5000单位肌肉注射,连用2~3天。③磺胺二甲基嘧啶0.3%混入饲料中连喂3天。

9、鸭传染性窦炎

危害小鸭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成年鸭亦可发生。病的特征是眶下窦显著肿大,充满浆液~粘液性渗出物或干酪样物。本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对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春季和冬季多发,7~15日龄雏鸭易感性最高,30日龄以上鸭发病较少。初期病雏打喷嚏,从鼻孔流出浆液性渗出物,以后变成粘性,在鼻孔周围形成结痂。病久则成干酪样变化。病鸭用脚踢抓鼻额部,露出红色的皮。部分病鸭呼吸困难,频频摇头,患病后期,眶下窦积液,一侧或两侧肿胀,按压无痛感,一般保持l0~20天不散。严重的病例眼结膜潮红,流泪,并排出脓性分泌物,有的甚至眼睛失明。饲养管理条件差,密度过大,通风不良,舍内温度忽高忽低,是引起发病的主要诱因。

防治办法: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雏鸭的抵抗力,是预防本病的重要一环。发病鸭舍,将鸭子全部转走,用清水冲洗后,再用火碱水刷洗,最后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药物防治可试用泰乐菌素或支原净。此外,亦可试用喹诺酮类药物,如环丙沙星、蒽诺沙星和氧氟沙星等。

上一篇一亩大棚能养多少只鸭子

下一篇豪猪肉和普通猪肉有什么区别?

养殖技术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