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把挣钱和自己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是多数人向往的生活。今年27岁、家住北辰区天穆镇刘家房子村的徐彪就是通过兴趣爱好实现致富的80后农民。生性爱动物的他喜欢养动物,广东鸡、珍珠鸡、鸽子、孔雀……他自建的动物园越来越大,面积从最初的自家牲畜圈大小扩充至10亩特种养殖场,他在帮助村民发家致富的同时,还通过办动物园面向本村的孩子开展科普教育。昨天,记者走进他的微型动物园,感受这位80后农民的快乐生活。
搞新发明,乌鸡成功孵化孔雀
昨天,记者走进徐彪的家,俨然走进一个微型动物园,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只要是能在家里饲养的动物,似乎都能在这里找到。徐彪告诉记者,他自小特别喜欢饲养各种各样的动物,放鹰、养鸟、逗猴子……什么好玩养什么,在他12岁时,就养了10多种动物。他对每一种动物都认真研究,掌握了很多饲养技术。
在15岁那年,徐彪听说河北省永清县有销售孔雀的,知道这个消息后,他马上奔赴永清,花了9600元钱带回了四只雄、四只雌共八只30月龄的孔雀。他把家里刚闲置出来的牲畜圈打扫了一下,这样八只孔雀算是安了家。徐彪开始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孔雀的饲养技术,对它们精心呵护。转年春天,就下了一只孔雀蛋。但家养的孔雀由于条件所限不愿意自己孵蛋,孔雀蛋最多2个星期后就无法孵化成小孔雀了。为了孵出孔雀宝宝,还真把徐彪给难住了。有一天,当一只乌鸡从自己脚下走过时,徐彪主意来了:用家里的乌鸡来孵化孔雀蛋。原来徐彪有多年饲养乌鸡的经验,而且成年乌鸡是个博爱的“妈妈”,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孩子”,只要看见蛋,都会本能地承担起孵化的责任。于是,徐彪试着把孔雀蛋放入乌鸡窝内,果然不出所料,乌鸡看见窝里有蛋后马上“母性大发”,甘愿承担孵化任务。20多天后,小孔雀破壳而出。
采用乌鸡代孵繁育技术,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方便了种蛋的集中和贮存。尤为关键的是,这一技术还提高了出孵率和成活率,在乌鸡“妈妈”身体下孵化出的小孔雀不仅体质强,生长能力都较机器孵出的孔雀强,这一技术通过了天津市科委科技成果鉴定。经过多年养殖,徐彪一点点成了饲养孔雀的专家。1999年,他家的孔雀共繁殖100多只幼雀,当年销售一空,获利4万余元。
科普教育,惠及乡村孩子
近年来,徐彪饲养的孔雀数量不断增加,高峰时达到3000多只。村里很多村民纷纷向他“取经”,他也毫不吝啬,将自己多年的养殖技术和盘托出,许多村民也饲养孔雀致富了。饲养孔雀的人多了,效益自然下滑。为降低风险,徐彪在饲养孔雀的同时引进其他饲养品种,包括红腹锦鸡、白腹锦鸡、黑天鹅、鸳鸯、梅花鹿等。无论饲养什么,徐彪都全心研究,都能将每一种动物养殖效益发挥到极致。为了不与村民利益冲突,徐彪主动“转向”,发展动物标本业。如养殖白腹锦鸡,一只雏鸡可以卖到1200元,但制作成标本销售给客户观赏、收藏,每只标本可卖到5000多元。徐彪的用心不仅体现在他饲养动物上,他还学习网络营销,成功在网上实现交易,去年仅一个订单就将同村村民的养殖扭亏为盈。
如今,徐彪的特种养殖场扩容到10亩,被北辰区评定为科普教育基地。目前,他正在学习外语,计划把斑马及澳洲的袋鼠引进到天津来。今年,他将工作重点放在科普教育上,他决定将自己多年养殖的技术和心得集结成册,一方面可以提供给村民释疑解惑,另一方面还可以让村里的中小学生了解动物各种习性,从小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