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艺农业网 —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

春季淡水鱼常发病预防措施 春季鱼病的治疗方法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9-13 19:42:44标签: 当前位置:花艺农业网 > 养殖技术 > 手机阅读

    春季水温开始回升,各种能使鱼体致病的细菌、寄生虫开始大量繁衍,同时,鱼类经过越冬期,体质较弱,对致病因子抵抗力相对较差,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因此,切实做好春季鱼病防治工作,是全年养殖增产的关键。现在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淡水鱼类春季常发病预防措施,春季鱼病的治疗方法,及为何淡水鱼类体内的寄生虫远比海洋鱼类体内来得多? 

  春季淡水鱼常发病预防措施 

  1、改善养殖水体环境 ,进行水体消毒预防。 

  越冬期间,由于池塘较少换水,各类水生生物的代谢废物蓄积在水中。春季水温升高后,这些代谢废物开始分解,消耗水中大量溶解氧,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会使鱼类感染各类疾病的机率增加。因此,在进入春季后,除了要适当换水外,每10天~15天施用一次“中水益水宁”或“渔经好水素” 能有效改善鱼类生存的水体环境。另外,早春季节,各种生物致病因子如细菌、寄生虫孢子、孢囊还处于繁殖发育的初期,此时用药杀虫、灭菌效果较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定期用硫酸铜、硫酸亚铁粉Ⅰ型0.6ppm~0.7ppm或用敌百虫、辛硫磷粉0.12ppm~0.3ppm全池泼洒,预防原生寄生虫性鱼病。用20ppm生石灰或0.02ppm溴氯海因定期全池泼洒1次,可有效预防细菌性疾病。 

  2、要提早开食,增强鱼的体质,重视提高鱼体自身抵抗力。 

  鱼类越冬长时间不摄食,体质消耗较大,抵抗力差,极易被病原侵袭。因此,进入春季水温开始回升后,要提早开食,投喂较好的配合饲料加强营养,并根据吃食鱼类的数量、鱼体大小和摄食能力,在水温不断升高的情况下,逐步增加投喂量,做到适量投喂。同时可定期在饲料中添加一部分营养及免疫调节剂,例如维生素C钠粉、免疫活性促长剂和维生素E等,可使鱼类的体质得到较快恢复,从而增强鱼的体质,提高鱼的自身免疫力和抗御病害侵袭能力,能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为何淡水鱼类体内的寄生虫远比海洋鱼类体内来得多?

  大部分寄生虫无法在高盐份的海水中生存 而且淡水鱼接触寄生虫的机会比海里的要大的多 屎是虫卵传播的主要途径 不止狗会吃屎 鱼也会 而且不挑屎!

  淡水硬骨鱼生活的淡水环境相对细胞来说是一种低渗溶液,所以淡水硬骨鱼 鳃和皮肤吸收水分,肾脏排水,通过吸盐细胞 和食物补充盐分,总体来说淡水硬骨鱼体液渗透压不高。海水相对细胞是高渗溶液,所以海水鱼吸收海水,再通过泌盐细胞和其他途径排盐,总体来说体液渗透压偏高。

    寄生在鱼体内的寄生虫也都会分别适应不同鱼的体液渗透压,淡水鱼体液的渗透压更接近陆地生活的人类体液渗透压,所以淡水鱼体内的寄生虫更容易在人体内存活。而海水鱼体内的寄生虫一般会因为渗透压的原因不能生活,少数如异尖线虫这样的虽然会对人体造成损伤但是也会死在人体内。

  春季鱼病的治疗方法 

  1、春季细菌、真菌性鱼病 

  1)水霉病。水霉病症状:此病由霉菌感染引起,其主要症状是伤口长出白色棉絮状的菌丝,病鱼食欲减退,在水中焦躁不安,常出现与其他固体磨擦现象,以后患处肌肉腐烂,游动缓慢,最后衰竭死亡。 

  第一种治疗方法可用3%~5%食盐水浸洗鱼体15分钟~20分钟,或用500ppm食盐与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第二种方法采取全池泼洒2ppm~3ppm亚甲基蓝,隔2天1次,5天后再用0.2ppm~0.3ppm海因类药物泼洒1次。 

  2) 竖鳞病。该病是水质污浊、鱼体受伤后被细菌感染引起鳞囊内积聚液体导致鳞片竖立的一种疾病。鱼类在冬春季节极易流行,死亡率极高。主要症状是病鱼鳞片竖立,体表粗糙,竖起的鳞片向外张开。用手按压有液体从鳞下喷出,鳞片随之脱落。 

  对于这种病,可在发病时用0.3ppm~0.5ppm二氧化氯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2天~3天。网箱养鱼的用0.7ppm~1ppm二氧化氯浸洗病鱼,浸洗20分钟~30分钟,每天1次,连用3天。 

  3)赤皮病。该病是由鱼体受伤被病菌侵入引起。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鳞片脱落,鳍茎充血,鳍条末端腐烂呈扫帚状,称为“蛀鳍”。 

  可用0.04ppm溴氯海因或0.25ppm超碘季胺类药物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2天~3天。 

  4)细菌性烂鳃病。病原体为柱状屈挠杆菌,一般由鱼体与病原菌直接接触而引起。病鱼体色发黑,尤以头部最甚;鳃丝肿胀,粘液增多,末端缺损;鳃盖内表面皮肤充血发炎,中间部分常糜烂成一圆形或不规则形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 

  可用0.8ppm硫酸铜与1ppm漂白粉混和溶液浸洗病鱼15分钟~20分钟;或用0.15ppm苯扎溴铵溶液全池泼洒,隔天1次,连用2次~3次。 

  2、春季寄生虫病 

  1)鱼波豆虫病。因该虫寄生鱼体表,病鱼寄生处充血、发炎、糜烂,皮肤及鳃上粘液增多,鳃组织细胞坏死,病鱼呼吸困难。镜检有大量波豆虫寄生。 

  治疗方法是鱼种放养前可用0.7ppm的硫酸铜溶液和硫酸铜硫酸亚铁(5∶2)合剂浸洗鱼体20分钟~30分钟。 

  2)斜管虫病。病原体为鲤斜管虫,寄生在淡水鱼的鳃及皮肤上,该病无特殊症状,在水质差、面积小的池塘较易发生,是北方地区越冬后期严重疫病之一。 

  可采用0.3ppm~0.4ppm 硫酸铜及高锰酸钾合剂(5∶2)或单用0.7ppm 硫酸铜溶液进行全池泼洒。 

  3)小瓜虫病。病原体为小瓜虫。病鱼皮肤、鳍条或鳍瓣上肉眼可见布满了小点状白泡,鳞片脱落,鳍条裂开、腐烂,游动迟钝,漂浮于水面,有时也集群绕池急游,鱼体和其他物体不断摩擦,或跳出水面不久即成批死亡。 

  有两种治疗方法:每亩水深1米用辣椒粉500克、生姜干片100克煎成25千克药水,全池泼洒,每天一次,连泼2天;或用2ppm的亚甲基兰全池泼洒,每隔2天泼1次,连泼3次。 

  4)锚头鳋、中华鳋病。因中华鳋寄生而致病,可用0.5ppm硫酸铜加0.2ppm硫酸亚铁全池泼洒。 

  可用0.7ppm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每隔2天泼1次,连泼3次。或每亩用松树枝叶15千克~20千克,扎成5捆~6捆,插挂在食场周围或捣碎、浸汁全池泼洒。 

  5)鱼虱病。在低温季节鱼虱病极易流行,致使鱼体瘦弱,影响生长,并可引起细菌性疾病并发。 

  对于此类病可用0.3ppm~0.5ppm晶体敌百虫溶液全塘泼洒,即可防治。

    春季淡水鱼气泡病的防治措施

  1、气泡病发病症状 

    气泡病发病初期,池塘内少数病鱼感到不适,在水面作混乱无力的游动,不久鱼体出现气泡尤其是尾部发白鳍条间充满气泡。随着病情的发展,鱼体气泡逐渐增多、增大,发病池内病鱼也逐渐增多并昼夜漂浮于水面。捞起检查,严重病鱼体表、鳍条、头部、眼眶周围布满气泡,鳍条间充血,尾鳍充血尤为严重,少数病鱼鳞片竖起;鳃丝微血管内亦有气泡,动脉球充气膨大;解剖检查,病鱼肠管、肠系膜、肝脏表面亦有气泡分布,部分病鱼鳔高度充气。病鱼身体失去平衡,生理机能受到严重影响,体力过度消耗,漂浮于水面最终死亡。

  2、气泡病病因大都是因为水体过肥,池水中溶氧过饱和引起,也有个别由于水体中甲烷气体过多引起。

  3、气泡病预防措施

  1)清淤:淤泥较厚的池塘应清除过多淤泥,使池底淤泥厚度保持在10~15厘米,鱼种放养前少施基肥。对淤泥较厚、清淤难度大的池塘,清塘时用其它清塘药物替代生石灰,尤其是上年有发病史的池塘更应做到这一点。因为生石灰更容易置换水体中的营养元素,水体更易肥起来。

  2)若水体溶氧量超过20毫克/升时,应及时采取泼洒硫酸铜、注水、换水等措施降低溶氧量。

  4、气泡病治疗措施

  1)气泡病发病池全池泼洒5~7克/立方米的食盐,每天1次,连用2~3天,同时长时间加注新水。该项措施操作简单,对发病较轻的池塘可有效地控制病情,减少病鱼死亡,但对发病较重的池塘效果往往不明显。

  2)气泡病病较重的池塘,将池水排出1/2,然后全池泼洒0.8克/立方米的硫酸铜或强氯精0.3ppm全池泼洒控制浮游植物量。12小时后加注新水至原水位。

  3)大量加换新水。

   以上都关于春季淡水鱼常发病预防和治疗的介绍。

上一篇如何制定养猪场管理制度?

下一篇养牛技术:新手养牛注意事项

养殖技术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