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浙江海洋学院大三学生,综合利用微生物学、酶学、生物化学、现代分离技术等多学科知识,对鱿鱼皮、内脏、碎肉及鱿鱼全副产物和水解残渣采用先进的酶解、发酵技术,设计出一条高产值、清洁、全利用的技术路线,研制出鱿鱼皮精制胶原蛋白、抗氧化型鱿鱼内脏自溶液、高F值寡肽和抗氧化肽、微生物肥料等产品,其中的菌肥制备技术已在企业开展了中试。
名为“鱿鱼有料,变废为宝——鱿鱼加工副产物清洁化全利用关键技术与应用”的项目,至今已发表或录用论文7篇,其中一级期刊5篇;申请专利7项,申请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项。
这是真实发生在浙江舟山群岛上的大学生科研故事。
新建的浙江海洋学院长峙岛校区,大方而又美丽,可是却经常闻到一股难闻的味道,很煞风景。某一天,有同学说:“哎呀,这味道真难闻,我们解决它吧!”一个想法,因着一群有共同愿望的学生,开始有了初步的愿景,一个简单的调研小队就此成立。
在老师的帮助下,大家确定了研究思路,对鱿鱼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进行清洁化全利用。
最初的日子总是充满艰辛。队长童晓倩想起那段日子,感慨颇多,记忆最深的是大家一起在实验室里不分白天黑夜地忙碌于各种实验,甚至经常夜宿实验室。
经过各种实验和失败,最后,为了实现鱿鱼副产物的全利用、零排放的目标,他们筛选出可用于微生物肥料安全生产的菌株-枯草芽孢杆菌,以全副产物及上述技术利用后的残渣为发酵基质,通过优化发酵工艺,制备具有解磷解钾和抗菌作用、符合NY798-2004标准的生物菌肥,田间试验的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