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艺农业网 —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

细鳞鲳鱼的鱼种培育技术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9-13 05:45:56标签: 鲳鱼 鲳鱼选种育种 当前位置:花艺农业网 > 渔业 > 手机阅读

鲳鱼

细鳞鲳鱼鱼种培育,是指将夏花鱼种培育成6—9厘米的大规格越冬鱼种的过程。采用池塘、水泥池、网箱和湖湾等培育方式,以前期池塘培育,后期水泥池或土池越冬培育相结合的方式最为常用。下面着重介绍此种培育方式。 

(一)鱼种前期培育 

鱼种前期,在池塘中进行培育,在生产上是指从放养夏花鱼种开始培育,至进入越冬池之前的培育过程。 

1.池塘条件 基本上与鱼苗培育池相同,以面积2—5亩、水深1.5—2.0米为宜。 

2.放养前准备 夏花鱼种在放养之前,也与鱼苗放养之前一样,必须进行整塘消毒和清除敌害,施足基肥,培肥水质,使夏花鱼种下搪后可摄食丰富的天然饵料。所以,在放养之前的5—10天,施用混合堆肥、畜禽粪等,施基肥量比鱼苗池略多些。 

3.放养密度 根据夏花鱼种规格、池塘的大小、水位深浅、水质肥瘦、鱼种出塘时间与规格、饲料种类与质量等因素确定。鱼塘条件好的,每亩可放养2万—3万尾。鱼塘条件一般的,每亩放养1万—1.5万尾。放养的夏花鱼种要求体质健壮无病,鳞片完整,游动活泼,顶水能力强,规格整齐。 

4.投饲管理 为满足细鳞鲳鱼鱼种生长需要,适时调整饲料种类及投饲量、投饲次数,是确保鱼种快速生长的关键技术。 

(1)饲料种类 细鳞鲳鱼夏花鱼种放养初期,因鱼体幼小、摄食能力差,可采用4号粉加少量血粉混合均匀后,在池塘四周投喂诱食。随着个体的生长,鱼种已集中在食台上吃食时,即可投喂人工配合颗粒饲料。细鳞鲳鱼鱼种对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的要求为30%左右。由于细鳞鲳鱼食性杂,因此在确定其人工饲料配方时,可因地制宜地选择饲料原料,原则上鱼种早期饲料中动物性蛋白质的含量应高一些,随着鱼体的长大,可适当降低饲料中动物性蛋白质的含量,增加植物性蛋白质的含量,以便可降低饲料成本。常用的饲料原料有:鱼粉、蚕蛹、血粉、肉骨粉、豆饼(粕)、菜籽饼(粕)、4号粉、麸皮、米糠和玉米等。 

(2)投饲技术 投饲,是鱼种培育过程中经常性的工作。投饲技术水平的高低,是直接影响细鳞鲳鱼鱼种的生长及饲料效率。因此,要坚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的投饲原则。 

①投饲次数和时间:投饲次数,是指在日投饲量确定之后,分若干次进行投喂。细鳞鲳鱼为有胃的杂食性鱼类,每天投喂2—3次即可达到最大增重量。在正常的情况下,每天投喂的时间要相对地稳定,早上8—9时和下午2—3时分别投喂1次,如遇气温高时。下午投喂时间可推迟到3—4时。早上如发现鱼有浮头现象时,则应待正常后1—2小时再投喂。如遇暴雨、闷热天气时,则应推迟投喂或暂时停食。 

②投饲方法:细鳞鲳鱼夏花鱼种下塘初期,可用4号粉加少量血粉混合均匀或制成小软颗粒料后直接投喂在池塘四周诱食。细鳞鲳鱼鱼种经一周的驯食后已形成条件反射,能集中在食场摄食。此时,应选用颗粒饲料直接投喂在搭设的食台上。一般夏花鱼种放养入塘后,即应搭设食台。食台通常用芦席或编织袋(或聚乙烯密眼网片)为材料,四角用小竹竿固定在离岸边约l米、水面下50—60厘米处。食台的大小应以不影响鱼种的摄食、不会造成过分拥挤为好。一般每亩设食台1—2个,食台面积以1—2平方米为宜。 

③投饲量:投喂饲料量原则上应掌握保证吃饱吃好,不过剩为好。细鳞鲳鱼夏花鱼种放养时,已是夏季,通常以每次饲料投喂后1小时内吃完为好。秋季,投喂后鱼种可有2小时的摄食时间;若超过上述时间,仍有较多饲料剩余,表明投喂饲料量过多,应适当减少;反之,在很短的时间内即将饲料吃完,则说明投喂饲料量不足,应酌情适量增加。投喂饲料时,如天气不正常,或气压低、闷热,雷雨前后,投饲量应减少。水质过肥或即将恶化,除应减少投饲量外;还应加注新水或者更换池水。合理的饲料投喂不仅要求饲养管理人员要认真检查鱼群摄食情况,还应根据饲料质量、池水水温、溶解氧等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投饲量。 

5.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是以水质管理为中心,具体应做好如下工作。 

(1)巡塘 每天清晨要巡塘一次,观察水色和鱼的动态,特别是浮头情况,掌握水质肥度;下午巡塘结合投饲和检查鱼的摄食情况,如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2)加强水质管理 这是日常管理的中心工作。夏花鱼种经近一个月的培育,鱼体不断增长,排泄物也随之增多,加上大量投饲,导致水色逐渐转浓,水质不断恶化,此时正值夏末秋初季节,池水溶解氧含量较低,昼夜温差变化较大,水质极易恶化,这些都将严重影响细鳞鲳鱼鱼种的生长。所以,为了有利于鱼种的生活和生长,必须加强水质管理。采取经常加注新水,必要时更换部分老水,提高水位,以改善水质,增加池水中的含氧量。一般每月注水2—3次,高温时,在有条件的地方,应配备增氧机,改善池水中的溶解氧,使上下池水的溶解氧分布均匀,以免因昼夜温差大、池水上下剧烈对流,造成池水缺氧,鱼种浮头,甚至死亡。 

(3)做好防病工作 要经常打扫食台,食台一般每2—3天清理1次,每半个月用漂白粉(用量0.3—0.5千克)消毒1次。经常清除池边杂草、腐败污物等。 

6.出塘越冬 在7月人工繁殖的细鳞鲳鱼鱼苗,经培育至10月中旬,鱼种已长至5—6厘米,此时气温己开始下降,水温降至18—20℃,摄食量明显减少,甚至停食。这时鱼种应及时出塘,按规格大小分别转入越冬池进行越冬,否则,会造成鱼体冻伤死亡。 

鱼种出塘的具体操作方法是:在出塘前4—5天停止投饲,并进行拉网锻炼,若要进行远距离运输,不仅要经一、二网拉网锻炼,而且还应进行吊箱,经较长时间锻炼,使鱼种更加适应密集环境。然后选择天气晴朗、无风、水温在20℃以上的日子拉网出塘。鱼种出塘后,经按规格大小、过筛分选计数、消毒后,移入越冬池。过筛、出塘拉网时,操作必须细心,以防鱼种受伤。鱼种消毒是用浓度为1—2毫克/升的亚甲基蓝或高锰酸钾或含10‰的食盐水药浴30分钟。

上一篇“官垌草鱼”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下一篇博斯腾湖草鱼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渔业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