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艺农业网 —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

仙桃黄鳝产业三次飞跃解码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9-11 17:38:04标签: 黄鳝 黄鳝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花艺农业网 > 渔业 > 手机阅读

黄鳝

仙桃,被誉为“中国黄鳝之都”。仙桃黄鳝在全国市场具有定价话语权。该市现有黄鳝养殖面积11万余亩,养殖户1.1万户,从业人员2.67万人。在仙桃采访,探寻养鳝产业发展壮大的历程,我们深深地为来自民间的创新活力所激动。

20多年来,仙桃黄鳝产业经历了三次飞跃。1992年,仙桃农民开始尝试黄鳝人工养殖,实行水泥池养鳝、稻田养鳝等各种不同的模式,最终张沟镇先锋村农民成功探索出最科学的网箱养殖模式,此为黄鳝养殖技术的第一次飞跃。

从2003年开始,仙桃农民又探索黄鳝越冬技术,破解安全越冬难题,黄鳝“两年段”养殖获得成功,单体重量增加,加上错峰销售,养殖户收入成倍增长。黄鳝产业实现第二次飞跃。

黄鳝为雌雄同体,苗种人工繁育是个国际性难题。人工养鳝长期以来采取的是幼鳝育肥模式,即将野外捕获的幼鳝寄养,待长大育肥后再出售。这种模式,受制于野生资源,同时存在着成本高、幼鳝不适应环境死亡率高等问题。苗种,成为黄鳝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近年来,仙桃众多养殖户开展黄鳝仿生态苗种繁育技术攻关,从2013年开始获得实质性突破,目前繁育技术基本成熟,并形成多种繁育模式。人工繁育的成功,让仙桃黄鳝产业迎来第三次飞跃。

农民创办省级原种场“打造全国最大黄鳝良种繁育基地”,13日记者来到西流河镇赵河村,为眼前密密麻麻望不到边的养鳝网箱所惊叹,更为仙桃农民打出如此气魄的标语而震撼。

卫祥黄鳝原种场,是农民易卫祥领办的,刚刚被认定为省级黄鳝原种场。原种场总投资1900万元,占地1000亩。

来到池边,原种场管理人员陈治斌扒开一个网箱中繁密的水花生丛,舀起几条黄鳝苗,只见小家伙们欢快地游动。“前年繁育了96万尾,去年是540万尾,今年达到3000万尾。我们基本解决了黄鳝苗种繁育难题。”陈治斌介绍,易卫祥经过上十年的琢磨,自费80万元到全国各地取经,经历过无数次试验和失败,鳝苗繁育终获成功。

2013年易卫祥在40亩繁育池成功繁育鳝苗96万尾,2014年投入网箱养育后,效益惊人。外购幼鳝成活率70%,自繁种苗成活率99%,并且后者生长更快。外购幼鳝成本1.8元每尾,自繁种苗成本只有1元每尾。“过去一口网箱投苗300尾共18斤,起网时收60斤,现在只需要投3斤,也是300尾,也能收到60斤。你们看,现在的单箱增重率有多高呀!”陈治斌说。

集体智慧推动繁育技术成熟“在仙桃,钻研黄鳝繁育技术的不只是易卫祥一个养殖户,而是一个群体。繁育技术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创新,不断发展成熟的。”仙桃市水产局副局长刘贤生说。

位于郭河镇的强农水产专业合作社,早在2010年就与华中农大教授合作,运用黄鳝性逆转技术成功繁育出黄鳝苗。目前强农建有200多亩黄鳝苗繁育基地。

强农主营黄鳝销售,团队核心成员是上世纪80年代的几个“鳝鱼贩子”,如今他们年销售黄鳝10亿元以上。不仅我省,湖南岳阳、常德等地的黄鳝,都通过强农外销。

强农理事长邵自迪说:“我们本身不搞黄鳝养殖,攻关繁育技术,是为了帮助养殖户,让仙桃养鳝业有长久支撑。”

市水产局技术人员介绍,强农合作社是无土繁育技术,卫祥原种场是有土繁育技术,两种技术方法各有所长。

在有土仿生态种苗生产方面,仙桃养殖户目前共摸索出4种不同的模式:以陈顷才为代表的稻田有垄模式、以张金甫为代表的池边埋箱模式、以喻伦劲为代表的稻田间作模式、以易卫祥为代表的稻田无垄模式。这几种模式适用于不同基础条件和生产规模。

这些因地制宜的模式,充分展示了仙桃农民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

通过几年的群众性技术攻关,黄鳝苗种出苗量不稳定的问题得到解决,每口网箱的产苗数量稳定在300至400尾,有的甚至高达1000尾,超过了水产专家提出的500尾的理论值。

上一篇基围虾养殖的注意事项

下一篇海鳗溃疡病的防治

渔业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