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艺农业网 —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

奶牛场无乳链球菌的防控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9-12 01:20:53标签: 奶牛 奶牛疾病防治 当前位置:花艺农业网 > 畜牧业 > 手机阅读

奶牛场无乳链球菌的防控

无乳链球菌在乳腺外仅可短暂生存,但在乳腺内却可长期存在。感染无乳链球菌的奶牛常有多个乳区感染。挤奶机、挤奶工的手、乳头清洁毛巾或纸巾等均可作为媒介传播无乳链球菌。 

一、牛群感染后的临床表现

奶体细胞数持续高于40万个/毫升,偶尔会达到70万个/毫升或更高。只有40%~60%的奶牛体细胞数低于20万个/毫升。但牛群的新发临床感染比例只有1%~2%。临床症状通常比较温和,牛奶外观异常和乳区萎缩是最常见的两个症状。临床病例与体细胞数无直接关系。很多奶牛的体细胞计数达到300万个/毫升,甚至600万个/毫升,但无临床症状。头胎牛产犊时存在瞎乳区。

产奶量下降。挤奶机的清洗消毒、设备冷却、橡胶配件维护、挤奶流程等均没有问题,但奶细菌数仍大于10万个/毫升。青霉素类抗生素对临床病例的治愈率高,大于70%。多个乳区的体细胞数大于100万个/毫升。常见到乳区的体细胞数大于1000万个/毫升,但无临床症状。

二、防控方案

无乳链球菌的防控方案可参考常规传染性乳房炎致病菌的防控方案,但由于无乳链球菌感染的高治愈率,因此其防控方案重在治疗,而作为传染性乳房炎致病菌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只有头胎牛具有治疗价值,其他的均需淘汰。支原体性乳房炎目前无良好的治疗措施,阳性牛只能淘汰,以下为结合无乳链球菌特征制订的防控方案。

1.淘汰存在以下特征的奶牛:5岁或3胎以上、体细胞数大于160万个/毫升并持续3个月或更长时间、或呈乳房炎慢性感染或体细胞数曾经大于200万个/毫升、或临床乳房炎且对治疗不敏感的牛。

2.与其他传染性病原不同的是,无乳链球菌有较高的治愈率,因此对产犊前80天以内的奶牛进行干奶,并对所有乳区使用干奶药治疗。挤奶后用大于1%浓度的药浴液药浴,为保证药浴效果,建议用药浴杯药浴(相对于喷洒方式,药浴杯药浴效果更好)。

3.由于无乳链球菌有较高的临床治愈率,清除计划首先需要确定阳性牛,要对所有阳性牛的所有乳区进行治疗。青霉素类为首选药物。要按标签用药并按照标签执行弃奶期。

4.21天后,再次对全群牛进行检测,包括青年牛和新产牛。 

5.根据第二十一天的检测结果,对阳性牛和体细胞数大于20万个/毫升的奶牛再次进行治疗。CMT(加州乳房炎检测法)检测也可以用于筛选需要治疗的奶牛。此时,需要对治疗的奶牛进行隔离分群,并对治疗牛最后挤奶。

6.第四十六天,对第一天和第二十四至第二十五天治疗的奶牛重新取样,包括青年牛和新产牛,所有阳性牛需再次治疗。

三、后期措施

对两次治疗无效的奶牛采取以下方案:针对第四十六天的检测结果,应淘汰第三次检测仍为阳性的奶牛或者对抗生素治疗无效的奶牛。对于治疗无效的奶牛,淘汰是控制无乳链球菌慢性感染的最佳方案。如果由于资金问题不能淘汰慢性感染牛时,可明确标记出患牛,将之隔离并最后挤奶。对于执行干奶治疗的无乳链球菌阳性牛,需要对下个泌乳期的第三次或第四次挤的奶进行培养。如仍为阳性,应尽快淘汰或者对其最后挤奶。

四、长期防控方案

无乳链球菌的防控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应定期对全群奶牛进行取样培养,奶取样做PCR检测更适合了解全群状况。另外,生产管理对于无乳链球菌的防控也至关重要,关键点是:乳房炎患牛弃奶不能用于饲喂犊牛;新购入的奶牛及新产牛应在产犊后第三或第四次挤奶时进行取样培养;要使用设计优良的挤奶设备并按时保养。牛奶生产过度波动、真空泵功率过小及脉动器问题等都会造成感染的传播。

执行标准化的挤奶流程,以减少挤奶期间感染的传播。比如前药浴消毒时间不小于30秒,从第一次接触乳头到套杯保持在60~90秒,保持正确的挤奶真空和脉动等。乳头药浴应作为挤奶流程中的常规操作,脱杯后要马上药浴,药浴液应覆盖80%的乳头皮肤。市场上药浴液质量千差万别,应选择经过认证的有资质厂家。干奶时治疗所有乳区。

上一篇鹌鹑冬季防病管理技术

下一篇羊易发传染病的免疫

畜牧业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