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记者一行来到安徽省歙县宋村葡萄基地,放眼望去都是塑料大棚,有几名采购商在村口收购,村民们或挑或扛,将葡萄拿到采购处上秤计价。
种植越来越多 市场让人担心
“我们村的葡萄有20多个品种,这种夏黑的批发价是4-5元一斤,还有一种口感较差的京亚只有一块五一斤,还很难卖出去。”宋村村书记吴云仪告诉记者,今年夏黑最早于7月4日上市,上市批发价为8元/斤,价格与往年基本持平。但是老品种京亚因为口感酸苦,价格下降较快。
据吴云仪介绍,早在1988年,就有村民开始种植葡萄,当时只有5亩,随着种植家庭的增多,规模也越来越大,目前,全村约有1100亩葡萄种植基地,葡萄已是该村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从销路来看,按照往年经验,村中葡萄的3/5将发往杭州、芜湖、上海等城市,本地消化的比例只占2/5。“我们外地的销售渠道是多年来慢慢打通的,本地消化的主要是各大超市和零售点以及自驾游游客上门采摘。”吴云仪说,由于近年来全市三区四县葡萄种植户越来越多,本地市场几近饱和,今年的内销市场让人担心。
目前,宋村每天的葡萄产量大概在四五千斤,基本在本地消化,除了大型超市和零售店批发,最重要的销路还是游客采摘游。而制约游客采摘游的关键因素还是路。
道路狭窄难行 制约基地发展
当天,记者乘车前往该村葡萄基地时发现,驶过的公路都是村村通公路,路窄弯多。两旁的葡萄种植户很多在搭棚兜售,还有三轮车停在路边交易,原本狭窄的路,变得更加难行。
“这条路我跟上级部门汇报了五六年,一直没有筹到资金动工。去年在原有道路上加宽了一点,但治标不治本,旅游大巴根本进不去。”吴云仪说,高铁通车,歙县北站离宋村只有4公里路,一旦公路打通,游客下了高铁就可以直达葡萄采摘基地,这对宋村葡萄采摘基地的发展将是飞跃性的。
果农只知栽种 销售坐等上门
随后,记者来到村民郑友芝家的葡萄园体验采摘。用白色纸袋包裹得严严实实的葡萄垂吊在藤下。“要从纸袋下面撕开看看有没有熟透,再剪下来。”郑友芝一边指导记者一边采摘。今年,郑友芝家中有2亩葡萄园,种了三个品种,夏黑、巨峰还有一种晚熟的红提。最早上市的是夏黑,已经上市过半,过几天巨峰就要上市,将会有更多的游客前来采摘。去年一年,光葡萄一项收入就有3万多元,在村中算是中等。种植规模大的一年能有10几万元的收入。可是一旦滞销,对他们的打击,将难以估算。当记者询问郑友芝是否担心今年葡萄滞销时,她却没有什么概念。“以前来采摘的游客都会带熟人过来摘,也会有人上门来收。”她相信只要自家的葡萄口感好,一定不愁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