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艺农业网 —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

小麦赤霉病的误区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9-13 02:44:03标签: 小麦 小麦病害防治 当前位置:花艺农业网 > 农作物 > 手机阅读

小麦赤霉病的误区

小麦赤霉病的误区

小麦赤霉病又叫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也是小麦穗期“三病三虫”中较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小麦赤霉病在全世界普遍发生,主要分布于潮湿和半潮湿区域,尤其气候湿润多雨的温带地区受害严重。

小麦感染赤霉病会影响到小麦产量和品质。如果防治不当会造成小麦减产,严重的会造成绝收,赤霉病由镰刀菌属真菌引起,在给小麦的产量造成损失的同时,还产生以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即呕吐毒素DON)为主的真菌毒素,对人畜都有较大的危害,食用病麦会引起眩晕、发烧、恶心、腹泻等急性中毒症状,严重时会引起出血,影响免疫力和生育力等,直接对人畜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小麦中病麦率含量达到4%以上时即不能食用,同时说明小麦已失去商品价值,需另作处理。鉴于赤霉病的严重危害,已经引起了农户的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据反映,防治效果差别较大。通过调查发现农户对赤霉病的认识仍然不够,防治赤霉病中仍存在诸多误区。

小麦赤霉病的误区

一:对赤霉病的发生心存侥幸,依赖老经验解决新问题。

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由若干种镰孢属真菌引起,其发生流行受菌源量、品种抗性、农业生态环境及栽培管理措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小麦赤霉病病害的流行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当春季平均气温为9℃以上,3-5天雨天时间,越冬菌源便产生子囊孢子,小麦抽穗扬花期在有大量成熟子囊孢子存在的情况下,遇降雨或空气潮湿,子囊孢子成熟并散落在花药上,经花丝侵染小穗发病,初在小穗和颖片上产生水浸状浅褐色斑,渐扩大至整个小穗。小麦抽穗扬花期如遇连续3天以上有一定降水量的阴雨天气,即可造成小麦赤霉病的大流行,连续三天降雨,雨量达12毫米以上,田间空气相对湿度达80%以上,十分有利于子囊孢子的释放和侵染,田间空气湿度达到80%以上时,极有可能造成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和流行,因此,在小麦赤霉病的防治中要三看,“看天、看苗、看地”,要综合考虑发病因素,有农户不能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未能充分认识赤霉病的发病症状、流行规律、发病因素,只参照老经验注重天气的变化(雨水及温度),而忽略田间湿度和品种差异的影响因素,虽没有出现大范围的病害发生,但同样也造成了病害的发生,影响到了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二:重治轻防,见病用药,错过最佳防治时期。 

小麦赤霉病可防不可治,应预防为主,主动防御,重治轻防的传统做法不利于赤霉病的防控。同时,对病害预防过程中用药时期的选择会直接影响着防效高低。众多资料介绍赤霉病用药时期为“抽穗期到扬花期”,如此长的用药时期内,不同时间段用药效果存在较大差异。有部分农户选择在孕穗期或是扬花末期用药,更有甚者见到粉红色霉层后再用药,都没有很好的把握住最佳防治时期,防效较低。通过实地调查发现,最佳的防治时期为小麦齐穗到扬花5%时。同时,有几种情况要充分考虑,抽穗期天晴、温度高,麦子边抽穗边扬花,齐穗期就可以用药;抽穗期温度低、日照少,麦子先抽穗后扬花,宜在始花期用药;抽穗期遇连阴雨天气,赤霉病有流行可能时,喷药宁早勿晚,不要等到天晴时或扬花时再喷药,应抢雨隙多次喷药防治;若使用内吸性好、持效期长的药剂防治时期可提前到小麦抽穗初期。

小麦赤霉病的误区

三:盲目选择药剂,忽略药剂抗性及作用机理互补的问题。

当前,在农业部获得防治麦类及小麦赤霉病登记的药剂共248个(截止2013年3月)。其中登记数量较多的为多菌灵(97个登记证)、甲基硫菌灵(50个登记证)、多.酮(35个登记证)、福美双(21个登记证),占到了总登记证数量的81.85%,登记防治药剂涉及到14种成分,分别为:多菌灵、甲基硫菌灵、低聚糖素、三唑酮、硫磺、福美双、己唑醇、井冈霉素、咪鲜胺、烯肟菌酯、烯唑醇、戊唑醇、蜡芽菌、氟环唑。

近几年,农户普遍反映多菌灵不灵了,其他药剂效果也不好了,不能排除部分药剂质量存在问题,还应考虑抗性菌株的关系,同时还与农户用药过程中不注意将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混配使用有密切关系。

喷施多菌灵等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是我国自20世纪70年中期以来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关键措施之一。有资料报道,自1992年周明国(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文)在浙江海宁发现世界首例禾谷镰孢菌抗药性菌株以来,在浙、苏、沪、鄂等地进行了连年抗药性检测试,发现抗药性病原菌群体比例迅速上升,在浙江等地已经成为致病优势小种,同时抗病性病原菌分布范围不断扩大,已从最初的浙江蔓延到上海和江苏大部分地区。时隔二十年时间,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抗性问题已经引起行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在出现某些药剂防效减低的区域,建议积极关注新品种,如戊唑醇.咪鲜胺混剂(赞米尔)、氰烯菌酯(劲护)等。同时,要注意不同作用机理药剂的正确混用,确保所使用药剂具备内吸治疗、保护铲除的多重功效,全面阻止病害蔓延。

小麦赤霉病的误区

四:亩用水量偏少,不利于药效发挥。

通过走访得知,部分麦区农户使用常规喷雾器喷雾亩用水量多为15升,更少者仅为10升,如此少的用水量,会影响到药效的正常发挥。为保证药效,若使用常规喷雾器亩用水量宜在45升-60升之间,或是加入药效保证剂,如展透等。

五:不能正确掌握用药次数。 

用药次数没有固定的标准,要综合考虑菌源量、发病情况、药剂防治效果等因素,对于往年发病重的地块有必要进行两次防治,同时注意雨后补喷,对于第一次用药效果不好的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在第一次用药后7天左右使用第二次药剂,可以更好的控制病菌的蔓延,减少损失。

全面认识赤霉病的发病特征,掌握发病规律,抓住最佳防治时期,选对防治药剂并正确应用,可将病害损失降到最低。 

上一篇向日葵巧栽培

下一篇甜菜夜蛾防治

农作物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