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艺农业网 —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

豌豆社会断根儿吗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9-11 21:41:41标签: 豌豆 豌豆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花艺农业网 > 农作物 > 手机阅读

豌豆

小豌豆“种”出大事业

社员500余户、带动农户4000余户、基地面积达15万亩,拥有籽种生产经营资质,在全国10多个省市拥有自己的制种和产销基地,日产豌豆制品10至20吨……荣涛豌豆产销专业合作社的这一组数据看上去十分亮眼,在平谷区的农民合作社中,无论从规模、效益、带动农户创收等方面来说,荣涛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单从合作社经营的产品来看,很难让人相信,这样漂亮的成绩,建立在小小的豌豆之上。小豌豆是如何做出大文章的?合作社社长张涛说,除花心思巧干,用智慧去闯大市场,更离不开豌豆种植户的辛勤劳动。

张涛成家后,与丈夫从亲戚家借钱买了辆三轮车,倒腾农产品。当时,在所有大田作物中,豌豆价格相对较高,且市场竞争小,加之平谷区有不少农户种豌豆,张涛和丈夫将目光瞄准豌豆这一行当。几年打拼下来,不少农产品二级经销商专门找张涛两口子购买豌豆。1999年,张涛远赴甘肃等地收豌豆时发现,甘肃每亩豌豆能产近300公斤,是平谷当地产量的2倍。在豌豆专家孙云越的指导下,2001年张涛在平谷区太平庄村承包80亩地试种豌豆。第一年,亩产300多公斤;第二年,亩产350公斤。2003年,张涛以自己为例,动员身边的乡亲一起,采用新技术、新品种,种植豌豆。

同时,张涛和丈夫到处参加农产品展销会,拓展豌豆销路。“乡亲们种出来的好豌豆,我得给大家卖出个好价钱。”张涛和农户签约,为农户供种、供技术,并定价保收,越来越多的农户聚拢到她周围。

2008年春节前,张涛注册北京荣涛豌豆产销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527户,注册资金268万元。有了合作社,这株“豌豆”对农户的吸引力更大了,顺义、昌平乃至河北省等周边地区的农户,纷纷加入其中。如同童话故事中的神奇豌豆一样,这株扎根京郊沃土的小小豌豆,长成了京郊农业领域的一株“大树”。

小豌豆带来富农金饭碗

合作社的规模日益扩大,带给社员的效益不断提高。去年,合作社产值8200万元,500多户社员仅返利就拿到了690多万元。

2004年,合作社注册了荣涛商标,走品牌化发展路线,荣涛豌豆的名字,在京郊农业领域越发响亮。合作社日益壮大,张涛有了为社员争取更多收益的想法,“仅仅靠种植豌豆,批发给经销商,社员获益不高,豌豆从田间到市民餐桌,这一过程中流通环节的利益都让经销商挣走了,得想办法,帮社员把这块大蛋糕拿回来。”

张涛注意到,卖豌豆,每公斤售价仅五六元;将豌豆深加工为豌豆酥等零食,每公斤的附加值高达20多元。她决定办豌豆食品加工厂,把农民的“豌豆饭”烹得更香。2010年,合作社出资成立荣涛食品公司。如今,荣涛豌豆酥产品行销全国各地,供不应求。步入市场化之后,种植户获益渠道宽了,除种植收益、分红外,一些入社农户还成了公司员工,每月都有固定的工资收入。

“我一年能拿到10多万元,这收入在村里谁见了谁羡慕。”社员陈福盘算了一番自己的年收入后,骄傲地说,荣涛豌豆改变了他全家人的生活。2010年底,陈福加入豌豆合作社,在夏各庄镇魏太务村承包20多亩地种豌豆。第一年,合作社给他分红1万多元;第二年,陈福承包50多亩地,动员岳父、岳母一起种豌豆,陈福成了荣涛公司的一名正式员工。“月工资4000多元,年底还有分红,这是农民最理想的收入模式,我也成了现代职业农民。”陈福说,公司有许多员工和他的情况一样,捧的是实打实的金饭碗。

豌豆

社员老龄化危及“豌豆根”

在荣涛豌豆不断发展的同时,张涛也有担忧:社员老龄化带来的产品一线供应问题。

在张涛的带领下,记者来到荣涛豌豆合作社的种植基地。烈日下,绿油油的豌豆田内,枝蔓上已经结满豆荚,61岁的社员靳忠义正在田间忙着架设喷灌装置。“我在浇收割前的最后一轮水,到7月,这些豌豆就可以收了。”望着生机勃勃的豌豆田,老靳咧着嘴盘算起今年的收益。老靳承包了40多亩地,专门种豌豆,主要靠老靳和59岁的老伴儿两人打理。眼前这片地有10多亩,另外30多亩位于村庄另一侧,将这片豌豆田浇完后,老靳需要将喷灌装置拆下来,用“三蹦子”运到另一片地里。

“我和老伴儿种了大半辈子地,身子骨都还硬朗,大概还能再种上10年。”老靳坦言,合作社里的其他社员情况和他差不多,虽然合作社这几年的收益越来越好,可仍然几乎没有年轻人愿意加入到豌豆种植行列。“要是到了7月,您到合作社收豌豆的地方看看,交豆的、扛包的,都是我们这些老人。”老靳说,不仅是荣涛合作社,在地头上,不要说20多岁的年轻人,就连40来岁的中年人,也很少见。“社里也有年轻人,但都只从事公司方面的技术、行政工作,种地这个关系合作社发展之根本的领域,却没有年轻人愿意干。”这一问题也是张涛最发愁的,合作社社员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而合作社的15万亩种植基地,全都属于社员自己的承包地,一旦这些社员干不动了,谁来种这15万亩豌豆田,谁能确保荣涛豌豆的加工车间不会面临原料“断顿儿”的危机?

“我们这株‘豌豆’长得再高,种豌豆的人以及其背后的豌豆产量,始终是我们的根。10年后,我们的社员都70多岁了,还有谁能来给我们种豌豆?”张涛忧虑地表示。

机械化助合作社破困局

其它的规模化农业产销合作社,有同样的“根部危机”。昌平区一家拥有300户社员的果品产销合作社社长老冯告诉记者,该合作社与美廉美等超市签订了农超对接合同,与旅行社等实现合作,发展果品采摘、果园旅游等项目,每年为社员分红上万元。尽管如此,社员的年龄底线依然无法打破50岁大关。“现在,想在地头找个40岁的农民,很难!”老冯坦言,每年果品收获季,他看着来来往往送果品的“花白头发”,总是担忧:以后谁来种植果树?

崔村新宏军农机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大田全套作业、草莓种植相关作业、工程作业、机具维修作业、农资销售等多项服务,拥有各种农业机械27台(套),总资产超过122万元,年营业收入100多万元。农机驾驶工作是公认苦、累、脏的差事,年轻人不愿从事此工作。农机合作社成立后,一直靠首批入社的几名五六十岁的农机手支撑。

豌豆

面对“根部危机”,“豌豆”们开始寻求突围之路。

张涛瞄准的是农业机械化生产对农业人工的替代作用。荣涛豌豆合作社出资,购置4台播种机、13台打药机、2台脱粒机供社员使用。今年,合作社与平谷农机研究所合作开发豌豆收割机。“顺利的话,今年7月,社员就能用机器收割豌豆了。”张涛充满期待地说,如果豌豆收割机能成功通过试机,顺利投入实际应用,将有效降低豌豆种植劳动强度,有望缓解合作社面临的社员老龄化带来的危机。

对于张涛的设想,社员靳忠义给出一颗“暂时性定心丸”:“播种机1天就能种完50亩豌豆,是人工作业效率的几十倍,如果收割机也能实现这样的效率,农业劳动强度大大降低,那我和老伴儿至少还能再种5年豌豆。”不过,老靳还是提出,合作社应尽快培育新种植社员,从根本上解决“根部危机”。

上一篇豌豆粉怎么制作

下一篇油炸豌豆加工技术

农作物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