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艺农业网 —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

河南省农业厅2016年麦播技术意见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9-08 13:19:38标签: 小麦 小麦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花艺农业网 > 农作物 > 手机阅读

准确把握形势全力做好麦播各项工作

今年全省夏粮生产在遭遇多重自然灾害影响下,总产仍达到695.36亿斤的历史第二高位,秋粮生产形势基本平稳,为全年粮食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从目前情况来看,今年小麦备播有诸多有利因素:一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向明确。面对农业发展新形势、新挑战,全省农业结构调整暨三秋生产现场会议提出,以“尊重农民意愿、遵循市场导向、发挥比较优势、促进融合发展”为原则,扭住关键、发展“四优”,推动“四化”,重点以发展强筋小麦和弱筋小麦为引领,实行专种、专收、专储、专用,推动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是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自我省启动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以来,已在全省粮食核心区建成高标准粮田5026万亩,使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抗灾减灾能力不断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三是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各地集成组装了一批适宜不同区域、不同产量水平的良种良法配套、农艺农机融合、优质高产高效技术模式,积累了应对干旱、低温冻害等多种自然灾害和动员全社会力量抗灾夺丰收的经验和能力,绿色增产模式攻关与高产创建示范带动作用日益明显,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工作常态化,使全省小麦生产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四是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市场供应充足,价格总体平稳。五是受8月初持续高温天气影响,部分地区预计成熟收获期较常年提前,麦播整地时间充足。

但今年麦播还面临一些不利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今年部分地区小麦因灾减产,秋作物部分地区也遭到灾害性天气影响,加上粮食市场价格偏低,农民种粮收益整体降低,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麦播投入积极性。二是今年小麦收获期连续遭遇降水过程,部分种子出现萌动,发芽率和发芽势降低,极易因整地质量不高、旋耕地块镇压不实、播种过深等原因,出现出苗不齐、缺苗断垄、苗黄苗弱等现象,加之农民使用自留种现象普遍,明年品种混杂、种性退化现象可能加重。三是部分地区连年实行旋耕、浅耕,使犁底层上抬,耕层变浅,影响根系深扎,秸秆还田后耙压不实现象普遍,透风跑墒,易受旱受冻。四是近年来土地流转规模不断扩大,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粮食种植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生产主体秋作物收获腾茬相对较慢,小麦晚播面积加大;部分地区因秋收腾茬早可能出现抢墒早播现象,对培育冬前壮苗不利。五是目前部分地区已经出现墒情不足,据气象部门预测麦播期间降水偏少,抗旱种麦可能性加大。

针对今年麦播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早准备、早动手、早安排,因地制宜地采取针对性措施,努力提高整地播种质量,切实打好麦播基础,赢得夏粮生产主动权。

狠抓关键技术落实全面提升麦播质量

针对今年秋播形势,各级农业部门要紧紧围绕“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主线,以发展优质小麦为着力点和工作重点,在稳定麦播面积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品种布局,优化品质结构,优化种植模式,优化栽培管理,对接市场需求,开展优质订单生产,落实节本增效技术,切实提高整地播种质量,为明年夏粮丰产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一)优化品种区域布局,因地制宜推广良种

今年秋播品种布局利用的总体原则是,以高产、优质、高效为目标,以抗灾、避害、稳产为重点,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做到主导品种明确,搭配品种合理,良种良法配套。各地应根据当地气候、土壤、地力等生态条件、种植制度和产量水平等情况,科学选用良种,为实现小麦稳产、优质、高产、高效生产奠定基础。

豫北麦区:重点发展优质强筋小麦,种植郑麦366、新麦26、师栾02-1、丰德存麦1号、怀川916、周麦32、丰德存麦5号等强筋品种。早中茬种植矮抗58、周麦22、百农207、中麦895、周麦16、众麦1号等品种;晚茬种植众麦2号、周麦23、偃展4110等品种。

豫中麦区:早中茬种植周麦22、百农207、矮抗58、周麦27、郑麦379、豫麦49-198、郑麦7698等品种;晚茬种植平安6号、周麦23、兰考198、洛麦24等品种。

豫东麦区:早中茬种植郑麦7698、周麦22、百农207、周麦27、中麦985、郑麦583等品种;晚茬种植众麦2号、周麦23、兰考198、怀川916、漯麦18、开麦20等品种。

南阳盆地麦区:偏南部区域以兰考198、先麦10号等弱春性品种为主,搭配西农979、许科316等半冬性早熟品种;北部地区以西农979、衡观35、许科316等半冬性早熟品种为主,搭配郑麦9023、郑麦7698、兰考198、宛麦19、先麦12、漯麦18等弱春性品种。

豫南稻茬麦区:重点发展优质弱筋小麦,种植扬麦15、扬麦20等弱筋品种。发挥早熟品种躲病避灾的优势,可种植西农979、偃展4110、宁麦13、郑麦9023、衡观35等品种。

豫西旱作麦区:旱肥地以豫麦49-198、洛旱6号、中麦175、洛旱7号等品种;旱薄地种植洛旱9号、洛旱13号、焦麦668、西农928、长旱58等品种。

(二)坚持农机农艺融合,切实提高整地质量

各地要突出抓好以秸秆粉碎还田和深耕(松)镇压为主要内容的高质量、规范化整地技术,全面提高整地质量,打好麦播基础。一是要努力扩大机械深耕面积,特别是对于连续旋耕2~3年的麦田今年力争深耕或深松一次,以打破犁底层,耕深以25~35厘米为宜;二是对旋耕整地麦田,旋耕深度要达到15厘米以上;三是对秸秆还田地块,粉碎后的秸秆长度应≤7厘米,均匀抛撒地表,努力做到“切碎、撒匀、深埋、压实”;四是全力做好播前镇压。无论深耕或旋耕地块都要做到镇压耙实、踏实土壤;五是注意整地保墒,力争足墒播种、出苗齐匀。同时,要加强农机手作业前培训,使其真正掌握整地质量标准和技术要领,提高田间整地作业质量。

(三)继续开展测土施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各地要牢固树立“增产施肥、经济施肥、环保施肥”的理念,以“推进精准施肥、调整化肥使用结构、改进施肥方式、有机肥替代化肥”为抓手,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生态环境安全。今年秋季雨水较多,土壤养分淋溶比例增大,必须高度重视麦播基肥的足量施用,千方百计挖掘肥源,增加有机肥施用面积和施用量。在做好有机肥替代的同时,基施化肥依据不同产量水平和土壤肥力,按照“氮肥总量控制,分期调控;磷、钾肥依据土壤丰缺适量补充”的技术要求合理施用。一般亩产600公斤以上的高产田块,每亩总施肥量氮肥(纯氮)为15~18公斤、磷肥(五氧化二磷)6~8公斤、钾肥(氧化钾)3~5公斤,其中氮肥40%底施,60%在拔节期施用;亩产500公斤左右的田块,每亩总施肥量氮肥(纯氮)为13~15公斤、磷肥(五氧化二磷)6~8公斤、钾肥(氧化钾)3~5公斤,其中氮肥50%做底肥,50%起身拔节期结合浇水追施;亩产400公斤以下的田块,提倡氮磷并重,适当补充钾肥,一般亩施氮肥(纯氮)为8~10公斤,磷肥(五氧化二磷)4~5公斤,其中氮肥70%底施,30%返青起身期追肥。旱地麦田一次施足底肥,春季趁墒追肥。在施肥技术上,要做到氮肥深施,磷、钾肥分层匀施。在施肥量的选择上,同一产量水平,土壤肥力较高的麦田可采用推荐施肥的低量施肥,肥力较低的麦田,选取推荐的高量施肥;另外,连续三年秸秆全量还田的地块,钾肥施用量可酌情调减。

(四)加大麦播期病虫害防治力度,提高防治效果

小麦播种期是预防控制多种病虫害的关键时期,也是压低病虫基数,减轻中后期防治压力的最有利时机。今年我省麦播期间病虫害主要防控对象是纹枯病、全蚀病、茎基腐、根腐病和地下害虫等,各地应把推广应用种子药剂处理特别是种子包衣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因地制宜,科学选药,分类指导,狠抓落实,最大限度减少“白籽”下地比例。

小麦全蚀病重发区,应全部使用专用杀菌剂硅噻菌胺悬浮剂拌种,一般发生区可采用苯醚甲环唑、苯醚甲环唑+咯菌腈等药剂处理种子。南部条锈病早发区和越冬区重点采用戊唑醇等三唑类杀菌剂进行包衣或拌种,其它大部分麦区以纹枯病、根腐病、黑穗病、地下害虫为主要防控对象,兼防秋苗期锈病、白粉病和蚜虫,可根据病虫发生情况选择使用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咯菌腈、苯醚•咯菌腈、三唑酮、三唑醇、多菌灵、苯醚甲环唑等药剂进行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预防病害,用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包衣预防虫害及其传播的黄矮病和丛矮病;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严重的田块,要实施药剂土壤处理。对多种病虫混合重发区,要因地制宜,合理制定杀菌剂和杀虫剂混用配方,进行混合拌种,以起到“一拌多效”的作用。进行药剂包衣拌种和土壤处理时,必须严格按照农药安全使用规范进行操作或在植保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防止药害和人畜安全事故发生。若使用发芽率和发芽势偏低的种子,应注意尽可能选用三唑类药剂替代品进行种子处理,以免影响出苗质量。同时,充分发挥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的作用,大力推广以乡、村为单位,统一实施大中型机械包衣拌种或土壤处理,扩大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杜绝“白籽”下种,确保小麦苗全苗壮。

(五)适期适量足墒播种,确保麦播质量

各地要根据当地实际,努力做到适期适量足墒播种,确保一播全苗和出苗整齐均匀。

一是足墒播种。各地要做好抗旱准备,有水浇条件的麦田,若适播期0-40厘米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5%时,应按照“宁可适当晚播,也要造足底墒”的原则,先造墒再播种;对不能及时造墒的地块和雨养区播种时口墒不足的地块,可采取浇蒙头水的方式助苗出土、确保苗全、苗匀、苗壮。

二是适期播种。豫北麦区适播期:半冬性品种10月5~15日,弱春性品种10月13~20日,强筋品种10月15~22日;豫中、豫东麦区适播期:半冬性品种为10月10~20日,弱春性品种为10月15~25日;豫南麦区适播期:半冬性品种为10月15~25日,弱春性品种为10月20日至10月底,弱筋品种10月24~31日。

三是适量匀播。一般高产田每亩基本苗为15-20万,中产田为20~25万。中高产麦田提倡宽窄行或宽幅播种,做到播量准确、深浅一致,播种深度3-5厘米,不漏播、不重播,播后要及时镇压。

四是稻茬麦区。对收获腾茬及时、土壤墒情适宜(土壤含水量在田间持水量80%以下)、适耕状态好的地块提倡采用少(免)耕条播机,一次作业完成浅旋、开槽、播种、覆土、镇压等工序;土壤含水量达田间持水量≥80%时,应采用带状条播机播种,或在水稻收获前7~10天撒播,基本苗一般为30万左右。稻茬麦田播后要注意开好田间厢沟,降湿排渍。

五是晚播麦田,应适当增加播量,但每亩基本苗最多不宜超过30万。

各地要积极示范推广小麦播种新技术,在高标准粮田示范区要大力推广宽幅匀播,在保护性耕作示范区,推广机械沟播技术。

(六)落实优质小麦配套技术,推进标准化规范化生产

在发展优质小麦中应注意良种良法配套,优质强筋小麦重点抓好适当增氮、氮肥后移、稳磷增钾等关键技术措施;优质弱筋小麦重点抓好减氮增磷增钾、氮肥运筹前重后轻等关键技术措施。依托豫北强筋、豫南弱筋优质小麦基地建设,率先开展优质小麦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严格落实优质小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实现品种优质化、管理规范化、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化,不断提高优质小麦产量水平和商品率,示范带动全省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增加小麦生产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切实加强指导服务确保技术落实到位

今年麦播任务重、要求高,各级农业部门一定要增强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迅速行动起来,狠抓措施落实,搞好各项服务,确保今年全省麦播工作顺利开展,切实提升麦播质量,打牢夏粮丰收基础。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各级农业部门要集中人力、集中精力、集中时间,组织机关干部和农技人员深入基层,深入生产一线,进行工作督导和技术指导,狠抓麦播各项措施落实。

二要搞好麦播技术培训宣传。通过召开麦播现场会、举办培训班、电视广播专家讲座、12316专家咨询热线、网络宣传、发放技术资料、农技110、科技直通车等形式,将麦播关键技术落到实处,努力做到“家家都有明白人,户户都有明白纸”,提高麦播技术的到户率、到田率。

三要以项目为载体,示范带动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推广应用。各地要以小麦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粮食科技支撑、农作物生产研究与示范、百千万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为载体,集成组装绿色增效、节本增效、提质增效等技术模式,示范带动全省夏粮生产水平再上新台阶。

四要开展好“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活动,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掌握麦播动态,搞好技术服务,落实关键技术措施,指导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五要做好防灾减灾预案。麦播期间气候多变,各地要树立抗灾保麦播的思想,早谋划、早着手、早准备,及早制定防灾预案,强化防范措施,确保麦播顺利进行,为夺取明年夏粮丰收打好基础。

上一篇近期国内小麦价格为何大幅上涨?

下一篇东北玉米补贴措施陆续出台

农作物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