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艺农业网 —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

小麦白粉病如何防治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9-25 14:56:17标签: 当前位置:花艺农业网 > 农业知识 > 手机阅读

朋友们想知道小麦白粉病如何防治?看看小编的总结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要防治小麦白粉病,可以选用有效药剂进行喷施,如乙嘧酚、乙嘧酚磺酸酯、三唑酮、己唑醇、丙环唑、戊唑醇、氟环唑等,具有明显防治效果。
目前市场上防治白粉病的有效治疗药剂主要有:杂环类(乙嘧酚、乙嘧酚磺酸酯)、三唑类(三唑酮、己唑醇、丙环唑、戊唑醇、氟环唑等)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嘧菌酯、醚菌酯等)。
1、杂环类乙嘧酚和乙嘧酚磺酸酯防治效果很好,但抗性产生太快。
2、己唑醇、戊唑醇、氟环唑等三唑类药对小麦白粉病有较好的预防效果,治疗效果不稳定,在小麦白粉病未发生或发生初期,可以选用这类药防治。目前很多地区的小麦白粉病病菌对三唑酮、戊唑醇、己唑醇等三唑类杀菌剂的抗性较强,即使较大幅度增加用量,对白粉病的防效也不够稳定。
三唑类杀菌剂作用机理
在于抑制真菌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同时也会抑制植物体内赤霉素的生成,大家都知道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植物细胞什伸长的,所以常说三唑类杀菌剂会抑制作物生长。故而使用三唑类杀菌剂不要随意加大药量。
另外三唑类杀菌剂还容易产生交互抗性,使病菌抗药性水平不断上升。在白粉病病菌对三唑类产生抗性的地区,如果防治效果不理想,可以换用醚菌酯、嘧菌酯等药,以延缓病菌抗药性水平上升。
3、醚菌酯、嘧菌酯等对小麦白粉病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在近几年小麦白粉病重发的年份,表现出良好的防病效果,保产效果显著。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杀菌机理独特,是病菌细胞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干扰细胞能量供应,使病菌死亡;杀菌谱广,对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半知菌类和卵菌纲真菌引起的大多数病害具有保护、治疗和铲除活性,渗透性强,持效期长。对C14-脱甲基化酶抑制剂、苯甲酰胺类、二羧酰胺类、苯并咪唑类、三唑类药产生抗性的菌株,用这药也能将其有效杀灭。
小麦白粉病病情快速上升,用三唑类药防治不住时,宜换用醚菌酯、嘧菌酯等药防治,或者将其与三唑类药混用,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更为稳定。
用药防治小麦白粉病,宜早不宜晚,宜在发病初期用药,错过防治适期用药防效会下降。不过在小麦白粉病迅速扩展上升期,用三唑类药控制不住病情时,选用醚菌酯、嘧菌酯及其混配剂防治,仍有明显的铲除与治疗效果,视病害控制效果间隔10天再用1次药。

如何防治小麦吸浆虫


小麦吸浆虫通常在抽穗期开始发生,可以选用高效氯氰菊酯或吡虫啉、阿维菌素等药剂进行喷施,通常间隔3至5天喷一次,连续用药2至3次。

小麦吸浆虫是小麦上一种毁灭性害虫,该虫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夏越冬。主要是通过小麦收割机联合跨区作业进行传播。它以幼虫在小麦穗部颖壳内吮吸麦粒浆汁危害,药物不易喷到,如防治不及时,将造成“千斤的长势,几百斤甚至几十斤产量”的惨局。
防治措施:抓好防治适期是关键。即:小麦抽穗露脸50%开始喷雾防治。用4.5%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10%吡虫啉1000-1500倍;或1.8%阿维菌素2500倍喷雾防治(重点喷穗部)。隔3-5天防一次,连防2-3次。

对于小麦白粉病如何防治你清楚了吗,欢迎分享给您的朋友!

上一篇玉米花白苗病如何防治

下一篇山茱萸肉和山茱萸的区别

农业知识本月排行